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吃包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吃包餡
圖片來自搜狐網

吃包餡,食堂的三個人忙不過來,就需要有人來食堂幫忙。同學中有不少人擅長捏包餡,其中,建子算是一名高手,他捏的包子褶很細、很勻,而且餡兒還大,捏得也快;他包的菜糰子,皮薄餡兒大,自然個也大,同學們買飯時,都搶着要他包的大糰子。建子也十分願意露這一手包餡的本領,所以幾乎每次吃包餡時,必有他參加

原文

由於知青食堂粗糧多、細糧少,所以大家平時的主食多是餅子,連續幾頓飯都吃餅子是很平常的事兒。   

尤其是在麥收之前的一段時間,頭年的麥子和白面都已經吃空了,就只能吃玉米面了。小麥記得曾經一連氣吃了七、八天玉米面,吃得胃裡直泛酸。    於是,在食堂凡是吃饅頭、麵條、包子、菜糰子、烙餅、包餃子等,都被知青們稱為改善伙食。   

其中,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是吃包餡。   

首先是蒸包子,其次是蒸菜糰子。蒸包子一般都是肉菜混合餡兒,發酵好的白麵皮兒,任何季節都可以做;菜糰子則在冬天大白菜、白蘿蔔多時才吃,玉米面的皮兒,在菜餡兒里多放一些葷油,團在一起,也挺香。   

這兩種主食的製作比較費時間,食堂的三個人忙不過來,就需要有人來食堂幫忙。同學中有不少人擅長捏包餡,其中,建子算是一名高手,他捏的包子褶很細、很勻,而且餡兒還大,捏得也快;他包的菜糰子,皮薄餡兒大,自然個也大,同學們買飯時,都搶着要他包的大糰子。建子也十分願意露這一手包餡的本領,所以幾乎每次吃包餡時,必有他參加。   

在食堂幫忙是無償的,唯一的報答就是可以先打飯,挑撿最滿意的包子或糰子。   

一到了吃包餡的時候,同學們就胃口大開,有的人飯量能比平時猛增出一倍來。   

麵條也是食堂常見的主食。   

到了夏天,由於天氣熱,同學們食慾差,食堂就經常擀麵條,為大家調理胃口。這時,一般都是吃涼麵,拌麻醬,有時能做到連續數天的中午都吃麵條。   

天氣涼快了,則吃打滷面。那時,村里只有一家飯館,主食很簡單,就是炒餅,肉食是滷煮雞(九毛錢一斤)和肉糕(四毛錢一斤)。飯館每天都煮雞,湯鍋里的湯少了就添點兒水,煮幾鍋後就用笊籬撈一撈落湯的肉和骨頭,底湯常年不換成了老湯,味道很濃厚、香醇。幾乎每次食堂做打滷面時,小麥都去飯館花一毛錢買一碗老湯,放在面鹵兒里,有時再加上一、兩斤肉糕,這樣做的滷子很香、很好吃。   

為了使麵條吃着有勁兒,面必須活得硬一些,所以擀麵條是個力氣活兒,食堂的三個人輪流着擀。切麵條是小麥的拿手好戲,能夠切得又快、又勻。   

蒸饅頭是比較平常的主食,要蒸好的頭一個關鍵是酸鹼中和適度。   

小麥的判斷方法是,在發起的面加鹼柔勻後,一看、二聞、三捏,符合以下條件:一看,麵團顏色不能太黃,削一塊兒面,切口蜂窩不太大;二聞,麵團沒有明顯的老酵味兒、卻有一點兒淡淡的鹼味兒;三捏,用手往麵團上一捏,面不沾手。   

第二個關鍵是火候適度,饅頭上屜後,大火燒水,使蒸汽十足,待快熟時則改成慢火,停火後悶一、兩分鐘,然後再開籠。   

食堂有時也烙餅,但由於烙餅太慢,人多時供不上同學們吃,所以只能在人較少時才烙一次。   

當然,最熱鬧的場面應屬包餃子。但是由於太麻煩,必須逢節日時才吃。食堂不管包餃子,只管煮餃子。把和好的面、調好的餡兒分給大家,讓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要好的同學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兒的在一起擀片兒、包餃子,有說、有笑、有唱地很熱鬧。   

至於包餃子的工具,是五花八門的,除了到社員家四處借來的擀麵杖、案板、蓋簾等正規廚具外,也有其它的代用工具,但不管工具和過程如何,結果都是滿意的。   

包餃子熱鬧,煮餃子更熱鬧:由於食堂就一個灶,所以哪一伙人先包好,就可先煮、先吃,別的人只好排隊等待。還在排隊的知青看着先煮好的同學吃着香噴噴的餃子,自己還得等着,這種心情確實不好受,一邊咽口水、一邊干着急,於是,就大呼小叫的催促。   

即使這樣,大家依然心裡樂滋滋[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