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司徒爾(John Leighton Stuart,1840年12月2日-1913年1月),美南長老會傳教士,在中國杭州傳教46年(1868-1913)。司徒雷登之父。

聖誕節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為慶祝耶穌誕生,定於每年的12月25日為聖誕日[1].12月24日通常稱為聖誕夜,一般教堂都要舉行慶祝耶穌降生的夜禮拜(根據聖經耶穌降生於晚上),禮拜中專門獻唱《聖母頌[2]》或《彌賽亞》等名曲。

目錄

簡介

1840年12月2日,司徒爾生於美國肯塔基州的謝爾比維爾(Shelbyville),一個知名的長老會牧師家族。父親大衛·托德·司徒爾特(David Todd Stuart),是當地的司徒爾特女子學院(Stuart Female College)的創建人和院長。

司徒爾先後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華盛頓與傑弗遜學院(Washington and Jefferson College)以及肯塔基州的森特里學院(Centre College),1861年畢業。1865年進入普林斯頓神學院。在這裡,他聽到在中國傳教的長老會傳教士倪維思(John L Nevius)的信息,決心到海外傳教。

1868年,司徒爾從普林斯頓畢業,受美南長老會差會派遣,和胡思登、郝理美一同到中國傳教。他們從紐約出發,經過巴拿馬地峽、舊金山,歷時兩個月,在上海登陸,前往美南長老會在中國的第一個傳教基地杭州。這是美南長老會進入中國傳教的第二年,在他們之前僅有應司理(E B Inslee)一名傳教士。起初,他們落腳在杭州城南俯視官員居住區的城隍山(吳山)山坡上,後來官員的兒子患病,要求南長老會搬遷到城北天水橋畔毀於太平天國戰火的荒地,是杭州最貧窮的地區之一。他們建造了2間平房作為簡易布道所,命名為「胡郝禮拜堂」。

1872年,美南長老會派遣司徒爾和杜步西牧師夫婦來蘇州傳道,在養育巷購地建教堂,即「思杜堂」的前身。

1874年,34歲的司徒爾因健康原因回國休假,娶了阿拉巴馬州莫比爾的一位女校長瑪麗·霍頓(Mary Louisa Horton),她的父親古斯塔瓦斯·赫頓(Gustavus Horton)是當地的法官。新婚夫婦在夏天回到杭州。這一年,由司徒爾主持,拆除了簡易布道所,新建一座禮拜堂,命名為天水堂,司徒爾擔任主任牧師,並且建造了傳教士住宅樓和男女學堂,形成一片占地80畝的建築群。大院旁邊形成了一條街巷,名為耶穌堂弄。

1913年1月,司徒爾在杭州病逝,享年73歲,在華傳教46年。安葬於杭州九里松墓地。司徒爾去世後,美南長老會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於1915年在眾安橋建造湖山堂,1917年建成。

視頻

司徒爾 相關視頻

這裡也許是全球唯一,東正教天主教和其他教,才能夠和平共處之地!
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區別到底在哪裡?終於搞明白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