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葉麐

葉麐(1893年12月12日—1977年1月9日),原名祥麐(麐為「麟」的繁體字),字石蓀,四川古宋(今興文)縣人。著名學者、心理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兼善詩詞

人物生平

葉麐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和保路同志會起義,擔任督隊官。後又到重慶與熊克武、張培爵、黃復生等人協商組織學生軍北伐。

葉麐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21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在北大期間,參加「五四」運動,遊行中被捕並被關押,其間發表了《無強權主義及無強權主義學說》的白話文章,深得校長蔡元培重視。

1921年11月赴法國里昂中法大學留學,專攻心理學,1929年獲法國里昂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應邀到巴黎大學心理研究所從事研究。

193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中央大學醫學院等校教授、系主任、教務長和代理校長。

1934年6月20日葉麐與鄧昭儀女士結婚。

1935至1936年,赴歐美各國考察文化教育,並研究西方文藝心理學。曾擔任中法、中比、中瑞文化協會理事長。

1937年,葉麐任四川大學教育系主任時,擔任左派學生組織「文藝研究會」的導師,保護和資助進步學生蔡天心、邱覺新、袁丙生等人。

1946年3月12日,四川大學發生「三教授案件」,李相符(中共黨員)陶大鏞(民盟盟員)彭迪先(民盟盟員)遭迫害。葉麐以代校長身份前往查究,積極保護進步教授楊東蓴(解放後曾任華中師院院長、民進中央副主席)羅髫漁、陶芻堯等人。

1952年院系調整,任西南師範學院教育系教授,擔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

葉麐歷任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員,四川省、成都市、重慶市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

葉麐1957年被打成右派,從三級教授工資降至六級,備受迫害,1961年摘帽,1979年平反。

主要成就

葉麐早年與吳宓為友,唱和詩詞。曾作《輕夢詞》六十餘首,發表於《大公報·文學副刊》。吳宓先生在《空軒詩話·三十八·葉麐》中對其評價甚高。吳宓先生曾經有詩讚葉麐:「寫就新詞傾一世,得君方信文人貴。」

出版著作葉麐主要著作有《興趣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綱要》、《青年發展的因素》、《兒童心理的演進》等。

譯著有小說《阿朵耳夫》「等。

學術論文

有《詩人與心理學家》《人底心理活動是否是人的高級神經活動》、《從心理學觀點論小說中景物的寫法》、《導師與學生間的距離》、《施行導師制中學生應有的態度》、《談詩朗誦》、《文學中傳達的問題》等。


學誼交往

葉麐在北大學習期間,與在哲學系任教的梁漱溟成為至交。

葉麐在清華、北大任教期間,吳宓宴請俞平伯、葉麐、蒲清江等人,席間每人賦詩作詞,並結集發表在《吳宓詩集》。在這時期,葉麐與北京學者交往者較多,主要有朱自清、沈從文、李健吾等。

葉麐在山東大學中文系任教授時,與臺靜農交往甚厚。

葉麐在武漢大學哲學系任教授期間與熊十力有不少書信往來。

葉麐在北碚西南師範學院任教授時,與吳宓、凌道新等學者相交投契,時常吟詩唱和。1954年上元佳節,葉麐先生參加了吳宓、凌道新、孫海波、趙榮璇和荀運昌等學者為歡迎周汝昌先生舉行的小型《紅樓夢》學術研究會,即學界稱之為的「紅燭會」。[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