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所鎮西湖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右所鎮西湖村隸屬洱源縣右所鎮,地處右所鎮西邊,距離右所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彈石路面,交通方便,據縣城20公里,東鄰右所,南鄰幸福,西鄰溫水,北鄰團結。轄張家、清水塘等六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092戶,有鄉村人口4383人,其中農業人口4285人,勞動力266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665人。全村國土面積4.58平方公里,海拔1968米,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大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929.00畝,人均耕地0.47畝,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74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85.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1]
中文名稱: 西湖村
外文名稱: xihu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市
下轄地區: 轄16個村民小組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區碼: 671200
地理位置: 位於洱源縣城東南部
人 口: 4383人
方 言: 白族話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
機 場: 大理機場
火車站: 大理站
車牌代碼: 雲L
基礎設施
截至2013年底,全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一個自然村通自來水。全村有996戶通自來水,有0戶還存在飲用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59.8%)。有1074戶通電,有107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7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2.4%和87.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1074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1074戶(分別占總數的84.9%和54.3%)。
該村到鎮政府的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村內主要幹道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路,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2輛,拖拉機40輛,農用運輸車90輛,摩托車15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59.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5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0畝。
到2013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6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為主,其中有78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0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4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41.00萬元,占總收入的43.7%,畜牧業收入664.00萬元,占總收入的19.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979頭,肉牛100頭);漁業收入239.00萬元,占總收入的7.3%;第二、三產業收入884.00萬元,占總收入的28.2%;工資收入308.00萬元,占總收入的0.9%。農民人均純收入688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34人(占勞動力的2.4%),在省內務工115人,到省外務工11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產品銷往省外。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5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以旅遊為主的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以自然風光旅遊資源為主的農家樂旅遊服務業。擁有企業1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92戶,共有鄉村人口4383人,其中男性2182人,女性2201人。其中農業人口4285人,勞動力2665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4292人,漢族44人,彝族28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55人,占人口總數的0.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46人,參加率93%;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有8個點,面積為2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8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該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6個。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29.00畝(其中田1759.00畝,地170.00畝),人均耕地0.47畝,主要種植水稻、大蒜等農作物,水面面積4939.00畝,有自然風光旅遊資源。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128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在校學生404人,距離鎮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21人,其中小學生404人,中學生117人。全村建有老年活動室4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6個,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合同89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59畝。年末集體總收入2.6萬元,有固定資產3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和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項目、政務公開欄、接受群眾監督。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6個,下設6個分支部,共有黨員94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94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73人,女黨員21人。村委會由5人(支書、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員2人)組成,其中婦女幹部1人,下設16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80人。
新農村建設
2013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新建了南登大橋,進行了南登至李營大路的路面填補,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和改變了村容村貌,完成了西湖內通水管道的安裝工程,增加了西湖的水循環,西湖的水質淨化,有了一定的作用。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自然條件制約着農業生產的發展,田間排灌溝道治理和機耕道路的開闢沒有徹底。鄉村道路建設,由於當地地質條件差,砂、土路較多,維修維護十分困難,人畜飲水問題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種植、養殖、加工、旅遊齊發展,穩糧興商重三產、農工商運漁一條龍。在穩住糧食生產和大蒜種植的基礎上拓寬蒜菜種植,大力發展養殖業,特別利用西湖水草較多的資源優勢,抓住奶價增高的機遇,發展乳牛養殖;利用自然風光旅遊業的開展,加大旅遊產品的開發,發展農家樂旅遊;利用人多地少,勞動力剩餘的優勢,加大運輸業的發展,開展勞務輸出,搞好勞動力的轉移,增加收入。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內,爭取項目,爭取資金徹底完成田間排灌溝道的治理和機耕的維護建設工作,搞好鄉村道路的硬化建設和安全飲水村村通,加強對群眾的環保意識教育,力爭使西湖達到民富,村美,社會和諧的目標。
人文地理
西湖在洱源縣域的右所鎮西部。因"其東有堤,為往來大道,湖在道西,故名西湖。"該湖屬斷陷而成的淡水湖,湖面寬3.3平方公里。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2.5公里,海岸線長13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深8.3米,是歷史上有名的"煙渚漁村"。遠在宋時漁民就"連蕪為畦,植柳為岸,結廬其上,汀港相間,曲折成趣"。現有六村七島,張家登、清水塘、東登、中登、南登、海塘六個漁村分布其間,構成村內有湖,湖中有村的天然村湖畫景。環山倒影,碧水翠葦,風景如畫,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濕地水產資源和洱海源頭清澈明淨的湖泊水質是西湖的資源優勢。明代楊升庵,李元陽,楊南金等一代名士,曾多次泛湖唱和。徐霞客在其遊記中更是倍加稱讚:"悠悠有江南風景,而處有四山環翠,覺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西湖已列入省級自然風景區,是一塊旅遊經濟發展的大蛋糕。
文化教育工作方面,1950年,人民政府將"五小村小學"更名"西湖小學"設一至四年級。1969年實行五年一貫制。1974年至1989年設有附設初中。50年代初學校採用白漢雙語教學。1978年,學校大膽進行了《白族方言一次性向普通話的過渡》。教學嘗試的成功,贏來了省州乃至國家教育部專家讚譽。50年代至今,西湖人才輩出,大中專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各部門。現在西湖旅遊業已得到了很大發展,農民就業機會增多,收入已普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