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蕭何追韓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蕭何追韓信》

原文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①,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②,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③?何為斬壯士!」 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悅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④,上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⑤,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有人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 「若亡,何也?」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 「若所追者誰?」 何曰: 「韓信也。」 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 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王曰: 「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 「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 不能用,信終亡耳。」 王曰: 「吾為公以為將。」 何曰: 「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 「以為大將。」何曰: 「幸甚。」 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 「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⑥,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譯文

漢王發兵到蜀郡時,韓信逃出楚國,歸降到漢王那裡,那時韓信還沒有知名度。做一個接待賓客的官員,後來犯了砍頭之罪,同批罪犯中的其他十三人都已斬首。依次輪到了韓信,韓信便抬頭向上一望,恰巧看見滕公,他說: 「漢王不是想得到天下麼? 為什麼要殺我壯士!」 滕公很驚奇韓信的話,又見他相貌堂堂,便放了他不殺 滕公與他談了一次話,覺得十分暢快。滕公將韓信的情況對漢王說了,漢王便封韓信做管理糧餉的軍官,漢王沒覺得韓信有什麼奇特之處

韓信數次與蕭何談論,蕭何也覺得韓信是個奇人。漢軍到南鄭,眾將在路途逃跑的幾十人。韓信猜想,蕭何等人已經幾次對漢王說過我韓信了,看來,漢王不會重用我的,便立即從漢軍中逃跑 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他來不及讓漢王知道此事,自己就去追韓信。有人向漢王報告說: 「丞相蕭何逃跑了。」 漢王十分憤怒,猶如失掉了他的左右兩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謁見漢王,漢王又氣又高興,罵蕭何道: 「你為什麼要逃跑?」 蕭何說: 「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漢王說: 「你所追的人是誰呀?」 蕭何說: 「是韓信。」 漢王又罵道:「眾將逃跑的幾十人,你不去追,就追一個韓信,你在撒謊騙我。」 蕭何說: 「眾將是容易再得到的,至於韓信,則是沒有第二個的國士。你若是只想長久的做漢中王,也便沒有什麼事用得着韓信; 若是你要爭得天下,那沒有韓信也就沒有誰能與你商議大事。但不知大王你的計策是怎麼決定的了。」 漢王說: 「我也打算向東去,哪能鬱悶地長久居住在這裡呢!」 蕭何說: 「你決計要向東去,若能任用韓信,韓信就可留下; 如不任用他,韓信終究是要逃跑的。」 漢王說:「我為了你推薦的緣故,封他做將官罷。」 蕭何說: 「雖然做了將官,韓信還是必定不會留下來。」 漢王說: 「那麼封他為大將。」 蕭何說: 「很好。」 於是,漢王就想召喚韓信來拜他做大將。蕭何說: 「大王你素來傲慢無禮節,今天拜大將好像呼喊個小孩兒一般,這也是韓信要逃走的原因。大王你必定要拜他為大將的話,那就要選擇好日子,進行齋戒,設置拜將的場地,具備拜將的禮節,才可以的。」 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請求。眾多將官都十分高興,個個都以為自己能被封為大將。待到拜大將時,才知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詫。

鑑賞

韓信 (?—前196),漢初諸侯王,淮陰 (今江蘇清江西南) 人。初屬項羽,繼歸劉邦,被任為大將。楚漢戰爭時,劉邦采其策,攻占關中。劉邦在滎陽、成皋間與項羽相持時,使他率軍抄襲項羽後路,破趙取齊,占據黃河下游之地。後劉邦封他為齊王。不久,率軍與劉邦會合,擊滅項羽於垓下(今安徽靈璧南)。漢朝建立,改封楚王。後有人告他謀反,降為淮陰侯。又被告與陳豨勾結在長安謀反,為呂后所殺。他善於用兵,自稱「多多益善」。本文寫他投奔劉邦後被拜為大將的過程。

初投劉邦時,不得志,只做了一個接待賓客的小官。後犯罪,本應殺頭,但他在滕公 (夏侯嬰) 面前表現奇特,得免。滕公告漢王劉邦,得以改任管理糧餉的軍官。這為他以後的逃跑埋下了伏筆。

接着,寫韓信在南鄭逃跑。因他與蕭何已多次談論,仍不得漢王重用,故決計逃亡。蕭何得知消息後,獨自追韓信,一二日方回。當漢王問他為什麼要獨追韓信時,蕭何回答: 「諸將易得,韓信是國士無雙的人才。漢王如果想爭天下,非韓信同你商議決策不可。」這從側面突出了韓信的才能。在蕭何的一再舉薦下,韓信被漢王拜為大將。

全文圍繞韓信拜將,突出他的「奇偉」。臨被殺之死,竟大言「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此「奇」之一。數與蕭何語,何「奇之」,此「奇」之二。南鄭逃跑,蕭何獨追,此「奇」之三。拜將即為「大將」,此「奇」之四。拜為「大將」,一軍皆驚,此「奇」之五。寫「五奇」,均為以後韓信展露突出的軍事才能作鋪墊。韓信本人無長篇大論,僅「何為斬壯士」一言,其餘皆從側面切入,愈顯其才能之深邃莫測。[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