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氏樓梯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艾澤拉斯

史氏樓梯草又名接骨草、白龍骨、史氏赤車使者、冷坑青、痱癢草、猢猻接竹、血和山、冷坑蘭、赤車使者、烏骨麻。

基本內容

中文學名:史氏樓梯草

拉丁學名:Elatostema stewardii Merr.

科:忍冬科

界:植物界

屬:接骨木屬

種:史氏樓梯草

目:川續斷目

別稱:接骨草、白龍骨、史氏赤車使者

二名法:Saururus chinensis(Lour.)Baill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分布區域:河北河南山東和長江流域及以南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莖斜生,有短伏毛或無毛,常具球形或卵球形珠芽。葉互生;無柄;托葉鑽狀三角形;葉片斜橢圓形或斜的狹倒卵形,長5-14cm,寬2.5-6cm,先端尖,帶尾狀,基部在狹的一側楔形,邊緣通常在中部以上有牙齒,寬的一側圓形,邊緣在基部之上生牙齒,兩面最初疏生短柔毛,鍾乳體細小不明顯。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在葉腋簇生成球形的花序,雄花序托近圓形,直徑達1cm,有短柄;雄花直徑約2.5mm,花被片5,船形,長約2mm,有短角,雄蕊5;雌花序托通常無柄,較雄的為小;苞片狹橢圓形,有纖毛。瘦果狹卵形較小。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長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陰濕的山麓林下溝邊及雜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貴州等地。

經濟價值

功能主治

清利濕熱,消腫,解毒。治水腫,腳氣,黃疸,淋濁,帶下,癰腫,療毒。

①《唐本草》:主水腫,腳氣,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

②《本草拾遺》:搗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熱痰,亦主瘧及小兒痞滿。

③《植物名實圖考》:治筋骨及婦人調經多用之。

④《嶺南採藥錄》:治淋濁,利小便,消熱毒。

⑤《廣西中藥志》:治婦女白帶及痧氣。

⑥《本草推陳》:治火淋,虛淋,黃疸。

⑦《湖南藥物志》:治痢疾,蛇咬傷。

藥用驗方

1、白帶:三白草根二至三兩,豬瘦肉四兩,水煎,服湯食肉,每日一劑。

2、風濕痹痛:三白草根、牛膝根、白茅根、毛竹根各三至五錢,水煎服,紅糖、米酒為引。

3、乳汁不足:三白草根一兩,豬前腳一隻,水煎,服湯食肉,每日一劑。

4、血淋:三百草根二兩,海金砂藤葉一兩,仙鶴草三錢,水煎,每日一劑。

5、附骨疽:三百草根一兩,米酒煎服,每日一劑。

6、腳氣腫脹(腳氣病):三白草一兩,水煎服。此方亦可治膿腫初起。

傳承附方

① 治骨折:鮮接骨草根,加鮮苦參根等量,入黃酒搗爛裹敷傷處,外夾以杉樹栓皮,固定,每天換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② 治咳嗽:鮮接骨草莖葉一兩,燉豬肉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③ 治挫傷、扭傷:接骨草鮮全草加食鹽適量搗爛外敷傷處。

④ 治流行性腮腺炎:接骨草鮮全草搗爛外敷患處。

⑤ 治閉經:接骨草鮮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服。

⑥ 治肺結核發熱、咳嗽:接骨草鮮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③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用

1.辨證治肝癌(林宗廣《中醫雜誌》)。主治各型肝癌。

⑴ 氣虛型,用人參、白朮、當歸各10克,炙黃芪15克,薏苡仁30克,橘皮6克;

⑵ 陰虛型,用知母、黃柏、牡丹皮、青蒿、夏枯草各10克,生地黃、玄參、山藥各12克,女貞子15克,制鱉甲、制龜甲、蛇莓各30克;

⑶ 氣陰兩虛型,用黃芪12克,白朮、玄參、生地黃、白毛夏枯草、枳實、天門冬各10克,女貞子15克,制鱉甲、制龜甲、蛇莓各30克,甘草6克;

⑷ 陰陽兩虛型,用熟附於、補骨脂、巴戟天、生地黃各10克;女貞子、山藥各15克,制鱉甲、制龜甲各30克。加減:夾瘀血症者、加赤芍、三棱、莪朮、土鱉蟲、穿山甲片等;腹水或下肢水腫者。加車前子(包)、半邊蓮、三白草、豬苓、澤瀉、茯苓皮各30克;濕熱阻滯致黃疸者,加茵陳、生大黃、山梔子、黃苓、滑石粉等。

2.杜鵑豬肉湯(《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治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等婦科疾病。杜鵑花根、三白草根各五錢,豬肉湯適量。將杜鵑花根和三白草根挖取後洗淨。水煎煮數沸後,留汁去渣,兌豬肉湯服。[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