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家麟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福州市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1] 史家麟(1882~1953年),閩縣(今福州市倉山區)人[2],清光緒八年(1882)生,祖父經商。7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14歲入鶴齡英華書院就讀,光緒二十八年考入上海江海關工作[3]

中文名:史家麟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籍 貫:福州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53年畢業院校鶴齡英華書院

性 別:男

目錄 1 主要事跡 2 解放後

目錄

主要事跡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上海江海關工作。

光緒二十九年,家麟在上海與林森等人共同組織成立旅滬福建學生會。此後,他參加了該會進行的收回福建邵武、建寧、汀江三府的礦產開採權、抵制美

貨、反對美國虐待華僑、以及反對「割閩易遼」等愛國運動。宣統元年(1909)家麟由宋教仁介紹參加中國同盟會,他參與組織商團武裝,進行軍事訓練,

準備武裝起義。宣統三年,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家麟從事聯絡海陸軍中革命志士的工作。武昌起義爆發後,上海的同盟會和光復會聯合響應

起義。11月3日,同盟會首領陳其美率商團攻打上海江南製造局,不幸被捕。革命黨人急忙發動滬軍營、巡警、商團等漏夜圍攻製造局。家麟率部分商團

逾牆進入製造局,在製造局工人內應下,解救了陳其美。第二天晨,革命軍攻占江南製造局,上海起義成功。

福州起義成功後,家麟應福建都督孫道仁電邀,回福州任福州海關(常關)關長,並協助軍政府籌集糧餉,整頓財政。民國元年(1912)以後,他歷任涵

江、銅山、泉州海關(常關)關長、廈門常關關長兼交涉署科長。民國3年,他憤於袁世凱反動專權,由許春草介紹加入國民黨,從事聯絡海軍參加反袁救

國鬥爭的工作。民國6年史家麟調任廣州海關監督府會辦,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民國7年以後,他歷任北京財政部部員、多倫海關監督、江蘇卷菸

統稅局局長、上海卷菸委員會委員、福建糖酒局局長。民國20年至33年家麟先後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和福建稅務管理局副局長。他採用包稅制度,儘量增

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在政治上,他同閩籍官員一道,主張「閩人治閩」。同時,史家麟也重視家鄉建設,他監修福州萬壽、江南兩

橋,便利交通,還擔任過福建學院,英華、光復、三山、開智等中學,以及獨青小學、倉山中心國民學校的董事長、董事、學董等職務,為家鄉的教育事

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民國33年5月,福州市臨時參議會成立,他被推為議長,翌年6月,繼任福州市參議會議長。民國36年,蔣介石發動「勘亂」,家麟被指定擔任「福州

市勘亂建國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但他對蔣介石全面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不滿,堅辭不就。到翌年該會正式成立時,他只擔任委員職務。

民國38年3月,蔣介石反動政權面臨全線崩潰,省參議院在議長丁超五主持下通過「徹底掃除和平障礙、以利和平進行案」,反對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史

家麟也領導市參議會起而響應,通電要求政府停止徵兵、征糧。

解放後

福州解放時,他與薩鎮冰、丁超五等人協助人民政府維持地方秩序。 1950年1月,經劉通、林大綏介紹加入民革福州市委員會,任支部委員。3月任登審組組長,從事推銷公債、籌集救濟基金等工作。10月,作為民主人士代表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歷任福州市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 1953年6月,史家麟病逝,終年71歲。

視頻

參考來源

  1. 福州市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 ,福州市政府網 - rd.fuzhou.gov.cn/r...- 2022-10-26
  2. 史家麟(1882~1953年),閩縣(今福州市倉山區)人 ,千里塗鴉-weixin.qq.com - 2021-01-23
  3. 光緒二十八年考入上海江海關工作 ,www.fjdsfzw.org.cn/...- 20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