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膜蓋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小膜蓋蕨 |
植株高15-35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3-4毫米,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約6毫米,先端尾尖,全緣,膜質,紅棕色,覆瓦狀蓬鬆地覆蓋於根狀莖上。葉近生,相距2-5毫米;柄長5-15厘米,粗1-1.5毫米,深禾稈色,前年宿存的則為栗黑色,上面有淺縱溝,基部密被鱗片,向上漸稀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宿枝小膜蓋蕨
拉丁學名; Araiostegia hookei (Moore ex Bedd.) Ching
界; 植物界
科; 骨碎補科
屬; 小膜蓋蕨屬
分布區域; 四川(木里、廣城)等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環境
3分布範圍
4相關品種
形態特徵
葉片卵狀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6-10厘米,先端漸尖且為細羽裂,基部闊圓形,三回羽狀細裂;羽片10-12對,下部幾對對生,向上的互生,無柄,平展或斜展,基部一對幾與上方一對同大或稍大,橢圓披針形,長3-5厘米,寬1-1. 5厘米,尖頭,基部截形;小羽片8-10對,基部一對對生,向上的互生,近無柄,平展,斜卵形,長 (4) 6-10毫米,寬3-5毫米,尖頭,基部斜楔形,深羽裂達具狹翅的小羽軸;裂片狹線形,稍彎曲,寬達0.5毫米,斜向上,尖頭,下部的二裂為不等長的短裂片,上部的單一。葉脈僅可見,分叉,暗褐色,每裂片有小脈1條,不達葉邊。
葉薄草質,干後淺黃綠色,各回羽軸下面交叉點常有1片卵形鱗片。孢子囊群小,多數,位於裂片缺刻以下,着生於上側短小脈的頂端;囊群蓋半圓形,棕色,膜質,全緣,基部着生。
生長環境
生山地混交林或雲杉林中, 附生於樹幹上或岩石上, 海拔2700-3500米。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產四川(木里、廣城)、雲南西北部(麗江、德欽、中甸、鶴慶、維西、賓川、雙柏)、西藏(亞東、察隅、米林、工布江達、隆子、定結)。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印度北部、錫金、不丹和尼泊爾。
相關品種
與"宿枝小膜蓋蕨 Araiostegia hookeri (T. Moore ex Bedd.) Ching"相關的種有:
假美小膜蓋蕨Araiostegia beddomei (C. Hope) Ching
小膜蓋蕨Araiostegia delavayi (Bedd. ex C. B. Clarke & Baker) Ching
細裂小膜蓋蕨Araiostegia faberiana (C. Chr.) Ching
綠葉小膜蓋蕨Araiostegia imbricata Ching
鱗軸小膜蓋蕨Araiostegia perdurans (H. Christ) Copel.
長片小膜蓋蕨Araiostegia pseudocystopteris (Kunze) Copel.
美小膜蓋蕨Araiostegia pulchra (D. Don) Copel.
雲南小膜蓋蕨Araiostegia yunnanensis (H. Christ) Copel.[1]
參考文獻
- ↑ 《台灣蕨類》物種名稱索引, 自然標本館 , 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