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捲瓣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捲瓣蘭 |
中文學名 台灣捲瓣蘭 拉丁學名 Bulbopnyllum taiwanense 別稱 台灣石豆蘭 族 樹蘭族 科 蘭科 屬 石豆蘭屬 亞科 蘭亞科 門 被子植物門 界 植物界 綱 單子葉植物綱 分布區域 台灣 |
台灣捲瓣蘭,根株高約6厘米。根狀莖匍匐,質地堅硬,根出自生有假鱗莖的 根狀莖的節上,纖細,彎曲,假鱗莖,在根狀莖上彼此相距5—15毫米,卵狀長圓柱形,葉肉質,狹長圓形,長 5厘米,花葶從假鱗莖基部抽出,遠高出 葉外,長約10厘米,總狀花序縮短呈傘狀,長約6毫米,密生6朵花,花稍張開,黃紅色,花瓣膜質,長卵形, 花期4—5月。
形態特徵
根株高約6厘米。根狀莖匍匐,質地堅硬,粗1—1.5毫米。根出自生有假鱗莖的 根狀莖的節上,纖細,彎曲。假鱗莖,在根狀莖上彼此相距5—15毫米,卵狀長圓柱形, 長12毫米,中部粗4毫米,淡綠色,具縱條紋,頂生1枚葉。葉肉質,狹長圓形,長 5厘米,中部寬1—1.5厘米,先端圓鈍並且稍凹人,基部收窄為長2—3毫米的柄,邊 緣全緣並且稍下彎,兩面無毛,上面深綠,下面淡綠。花葶從假鱗莖基部抽出,遠高出 葉外,長約10厘米;總狀花序縮短呈傘狀,長約6毫米,密生6朵花;花序柄纖細, 具縱條紋,黃綠色,疏生數枚鞘;鞘長約5毫米,緊抱於花序柄,先端急尖,膜質,褐 色,無毛;花苞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先端漸尖,全緣,無毛;花梗黃色,連同黃綠 色的子房長約1厘米;花稍張開,黃紅色;中萼片卵狀披針形,凹的,長約8毫米,中 部以下寬約3毫米,先端漸尖,基部稍收狹,邊緣具睫狀緣毛,具3條脈;側萼片斜披 針形,長1。5厘米,基部上方寬2毫米,兩側邊緣從中部向先端內卷,先端鈍,邊緣全 緣或具睫狀緣毛,內面紅色,背面黃色;花瓣膜質,長卵形,長約5毫米,基部上方寬 約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狹,邊緣具睫狀緣毛,背面淺白色,內面紅色,具3條 脈;唇瓣肉質,角狀,稍向外下彎,長約3毫米,先端鈍,基部擴大並與蕊柱足末端連 接而形成關節,上面血紅色具1凹槽,近凹槽處淺白色,背面蒼白色,兩面無毛;蕊柱 半圓柱形,長1.5毫米;蕊柱足彎曲,長1.5毫米,蕊柱齒線形。 花期4—5月。[1]
產地分布
產台灣(台東)。生於海拔10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
本種提示
本種我們沒有看到標本,以上描述摘自原始文獻記載。
石豆蘭屬介紹
描 述:Bulbophyllum Thouars 石豆蘭屬,蘭科,近1000種,分布於熱帶,我國有36種,產南部。附生蘭;假鱗莖生於細長的根狀莖上,頂端具1葉,極罕2葉;花葶從假鱗莖底部或兩假鱗莖之間的根狀莖上抽出,通常具頭狀花序、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罕有減退為單花;3枚萼片相似,側萼片基部寬闊並與蕊柱足合生,但其內緣不粘合;唇瓣小,肉質,鉸鏈般地着生於蕊柱足,活動,不裂;蕊往短,常有明顯的翅,翅向頂端延伸成一對芒狀或齒狀附屬物,高出於花葯之上;蕊柱足明顯,花粉塊4,多少成2對,蠟質,一般無附屬物,罕有具粘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