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南後壁黃家古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家古厝.jpg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 黃家古厝在台南後壁菁寮村裡的,是極具特色的歷史古屋,建立於西元1928年,有著濃厚的巴洛克建築風味,是西洋與傳統建築的融合,一般稱「西洋樓仔」。以洗石子及紅磚紅瓦建造而成的黃家古厝,兩側間的廳堂則對稱的以八角式凸出,並以綠色窗櫺搭配,而屋頂的山形牆,一般古屋僅設立於屋宅的正面,黃家古厝的正面、背面及兩側間都可見到山形牆,於正面的山形牆標著黃氏堂號「紫雲」而山頭下則標有「荔園衍派」,背面則標著「江夏」堂號前後呼應。

後壁菁寮村因紀錄片「無米樂」的關係,讓這個好像與世無爭的地方稍微熱鬧起來,黃家古厝雖有子孫居住於內,原本也很熱心的供遊客參觀,但因內部的古蹟遭到偷竊及損壞,從此不再對外開放,除了熟人朋友可進入外,遊客們只好站於圍牆外欣賞這古式建築。[1]

黃家祖籍福建泉州,黃崑虎先生的祖父黃合興原居住於菁寮,務農為生,黃合興的母親為蕭漳,妻子為廖為。黃合興夫婦育有四子,依次為黃謀、黃冬、黃振隆、黃振德。四兄弟一起遷居到「後壁寮」現址,共同經營「黃振興合資會社」,並建此宅。當時合資會社經營項目包括:不動產買賣、金錢借貸、石灰磚瓦業、稻穀錢糧買賣。穀糧方面由黃冬經營,石灰山產方面由黃振德管理,黃振隆這負責全盤操控。黃家當時在東山、白河關子嶺一帶有上千甲山坡地,其中部分為石灰原料的石灰山,而平地良田亦有上百甲。

黃宅第一進大厝身面寬三間,脊面飾以彩磁,紅瓦,屋頂出簷採出屐起形式。簷柱為磚造洗石子方柱,水平橫樑上題有「紫雲衍派」,頂緣以多層飛簷收邊。屋身牆面在台度以下為磚造洗石子飾面,台度以上為清水紅磚牆面。明間開一門二窗,左右次間各開一窗,開窗上端均為平弧拱,下端則有多層線腳洗石子窗台。左右側面牆面採磚造洗石子飾面,開一平弧形門洞,上有門額,分題「龍吟虎嘯」、「騰蛟起鳳」。簷廊鋪面採方形斜鋪。

第一進大厝身兩側接過水廊與左右伸手外側牆,均為清水紅磚牆面,過水廊開有一窗,伸手側牆開有二窗,均為圓弧形上緣開窗,四周有多層線腳。山牆山尖處有泥塑飾,並開有二窗,嵌以綠釉花磚。

第一進大厝身背立面亦採出步起出簷形式。簷柱為六角形洗石子柱,立於柱珠之上,上承木作六角形短柱。由此以兩跳有細緻木雕之木作斗栱挑簷,前端兩側並施以木雕插角。木作短柱側向則有頗為細緻之人物雕刻之插角支承壽樑。後簷廊屋架:步通儉樸無飾,其下之員光材有細緻刻畫且具立體感之人物浮雕;步通中跨以趖瓜柱,側向以雞舌斗承接檁材;束隨、看隨則有細緻之木雕。

第一進大厝身背牆:在明間兩端開門,中間為四扇門堵,身堵為木框玻璃,裙堵為木作板堵。左右次間在台度以下為磚造洗石子飾面,台度以上為清水紅磚牆面,各開一平拱形窗。

過水廊屋架為捲棚頂屋架,脊式為大脊,脊面飾以彩磁與透空水泥花磚。大厝身與過水廊有一磚牆,開一圓拱門洞,隔牆墀頭有頗為細緻之剪黏。 第一進大厝身側牆在前簷廊開一門,屋身開二窗。

左右伸手面寬各為五間,脊式為大脊,脊面飾以彩磁與透空花磚。紅瓦,屋頂出簷採出步起形式。簷柱為洗石子六角柱,上承六角木柱。以木作斗栱挑簷。簷廊屋架:步通中跨以瓜柱,束隨施以浮雕;員光材則施以人物戲齣浮雕。屋身牆面在台度以下為磚造洗石子飾面,明間裙堵並飾以彩磁;台度以上為清水紅磚牆面。窗戶均開以平弧形拱窗。

黃宅第二進大厝身面寬七間,脊式為大脊,脊面飾以彩磁與透空花磚,紅瓦,屋頂出簷採出屐起形式。簷柱為洗石子六角柱,上承六角木柱。由此以木作斗栱挑出一八角形垂花吊筒,吊筒前有仙人木雕,雕工極為細緻;短柱與吊筒均以木作插角斜撐挑簷檁材與壽樑。簷廊屋架採捲棚頂作法,二雕刻細緻之瓜柱跨於步通上,束隨、看隨之木雕繁複細緻,員光材則雕有「丙寅年孟夏月」、「大正十五年酉月」等。簷廊鋪設以六角形地磚。 黃宅第二進大厝身屋身在台度以下為磚造洗石子飾面,並飾以彩磁;台度以上為清水紅磚牆面。明間開一門二窗,門上懸有「肯構肯堂」匾;左右次間各開一大窗;左右次間各開兩扇窗。窗上緣均為平弧拱。簷廊兩側壁面在台度以下為磚造洗石子飾面貼以彩磁,台度以上為清水紅磚牆面。近伸手端開圓拱門,以洗石子形成拱圈,門上有門額,分書「英鍾」、「毓秀」。近大厝身端則開窗。

特徵

宅第一進前廳兩側隔斷壁面採穿斗式大木構架,構材比例適切,方形斷面,各落柱間各置以一根童柱。各柱以兩跳之雞舌斗支承檁材。廳深八步架。柱間壁面主要為木作板壁,未施雕刻與彩繪,僅大通下緣板堵施以小塊木作浮雕板堵。通材與各柱之間則嵌以透空之木作板堵,通隨則有頗為細緻之浮雕。 第一進背牆屏壁前設有壽樑,兩端下緣有木作人物戲齣之木雕插角;上則以五組三層疊斗支承檁材。鋪面則為方形斜鋪。 第二進明間大廳兩側隔斷壁面採穿斗式大木構架,構材比例適切,方形斷面,各落柱間各置以一根童柱。各柱以兩跳之雞舌斗支承檁材。廳深八步架。柱間壁面主要為木作板壁,未施雕刻與彩繪,僅大通下緣板堵施以小塊木作浮雕板堵。通材與各柱之間則嵌以透空之木作板堵,通隨則有頗為細緻之浮雕。 大廳神龕屏壁採全木作板堵,兩側各開一門。門上與楣樑上方均有木作浮雕板堵。神龕屏壁前設有壽樑,兩端下緣有木作人物戲齣之木雕插角;上則以五組三層疊斗支承檁材。神龕屏壁後爿尚有四步架深。 大廳鋪面為六角形鋪面,象徵龜甲長壽。[2]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1. 搭乘火車至後壁→需轉搭計程車抵達。
  2. 搭乘火車至新營→轉搭新營客運→菁寮下車即抵達。

自行開車

  1. 中山高下新營或白河交流道→往台1線(往水上)→後壁火車站→南82線→左轉南85線抵達。
  2. 中山高下水上或白河交流道→往台1線(往水上)→後壁火車站→南82線→左轉南85線抵達。

視頻

後壁黃家古厝與菁寮的淵源

20111010黃家古厝: 台南市後壁區後壁里6鄰129號

凝聚本土意識!黃家古厝音樂會 總統親臨-民視新聞

後壁黃家古厝音樂會 副總統與賴揆親臨-民視新聞

中秋月夜樂未眠 黃家古厝音樂會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 四方通行網
  2. [2]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