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tái ㄊㄞˊ,tāi ㄊㄞˉ。《說文解字》:"說也。從口、㠯聲 。"。胎兒已經形成是㠯之範式。口、㠯兩範式疊加。胚胎的雛形是台之範式。本義:是胎之本字。因字義細化,此義歸於胎字。

衍義:因懷胎肚子會大,故取大義。如:台安(意為大安,信末常用之敬語)

衍義:用作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跟對方有關的行為。如:台鑒、台甫。

台:《說文解字》:"台,觀,四方而高者。從至從之,從高省。與室屋同意 。"。高於四方的平整處是台之範式。(現在統一規範簡化為"台")

台:tái ㄊㄞˊ

本義:高平的建築物。如:亭台樓閣。

衍義:引申指"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如:井台、窗台、燈台。

衍義:又用作量詞。如:一台戲。

衍義:台灣省的簡稱:台胞。台幣。

衍義:又用作姓 。

台:tāi ㄊㄞˉ。

衍義:〔天台〕①山名,在中國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國浙江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台

拼音; tái,tāi

繁體; 台

部首; 口

五筆; ckf

倉頡; ir

鄭碼; zsj

注音; ㄊㄞˊ,ㄊㄞˉ。

總筆畫; 5

部外筆畫; 2

四角碼; 23600

統一碼; 53F0

筆順; 54251

字形源流

現在統一規範簡化為"台"。

基本字義

①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②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③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④量詞:一台戲。

⑤地理名詞

a.地名:台灣的簡稱

台灣一名源於西拉雅族的台窩灣支族。台灣在秦漢時稱"東鯷"。三國時稱"東夷"。元時稱"瑠求"。明萬曆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灣一名。

清光緒11年(1885年)設台灣府

台灣省以外的中國人對台灣同胞的簡稱:台胞

台灣使用貨幣:新台幣。

b.地名,台州的簡稱

台州市位於中國浙江省,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為台州,以境內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臨海市。元朝時期改為路,明朝時期改為府。

南發交廣東溫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二首》

c.山名,天台山,在中國浙江省天台縣;

⑥ 桌子、案子等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撐物固定起來的像台的家具,用於家庭生活或某種工作。 如:手術台;梳妝檯;寫字檯;檯曆;檯球台;乒乓球檯。

⑦ 發生在太平洋西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極猛烈的風暴,稱"颱風"。

⑧ 姓

詳細釋義

① 胎兒已經形成是㠯之範式。口、㠯兩範式疊加。胚胎的雛形是台之範式。

本義:是胎之本字。因字義細化,此義歸於胎字。

胎已成其義與己同,所以也可表示"我"的謙稱,如:匪台小子敢行舉亂。--《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

②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來比喻三公。

如:台鼎(古代稱三公或宰相,意為職位顯要);

即不躋台輔,其(袁可立)精神亦有以自見。--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台宿(三台星);

台光(三台星光);

台階(三台星亦名泰階,故稱台階);

台斗(比喻宰輔重臣);

台司(指三公等宰輔大臣);

台臣(指宰輔重臣)

③ 魚名。背上有黑的花紋。後作"鮐"。

黃台背,以引以翼。--《詩·大雅·行葦》

④(會意。從至,從之,從高省,與室屋同意。按積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觀曰闕。本義:用土築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築物)

台,觀四方而高者。--《說文》

可以處台榭。--《禮記·月令》

層台累榭,臨高山些!--《楚辭·招魂》

歌台暖響,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宮賦》

百年多病獨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樓台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絕句》

台閣相向。--唐·李朝威《柳毅傳》

守台軍士。--《廣東軍務記》

如:台門(古代諸侯所築用來瞭望守衛的土堆高台);

台榭(壘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

台閣(台榭樓閣);

台觀(樓台宮觀);

台下(台榭的下面);

台館(樓台館閣)

⑤ 通常高於附近區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如:站台;講台;檢閱台;

台城(古代守城拒敵的設備);

台門(古代天子、諸侯宮室的門。因以土為台基,故稱)

⑥ 器物的底座 [stand;support]。

如:台盞(一種酒盞,有托盤);

硯台;鏡台;燈台;船台;鍋台;燭台

⑦ 站;單位 [station]

今從寬將賈赦發往台站效力贖罪。--《紅樓夢》

又如:氣象台;電視台

⑧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跟對方有關的行為

台,侍也。--《廣雅·釋詁一》

仆臣台。--《左傳·昭公七年》。服注:"給台下徵召也。"

又如:台諱(對人官名的尊稱);

台坐(敬辭。坐於尊位);

台表(敬辭。用於稱呼人的字);兄台;

台鑒(請對方閱覽的敬詞);

台屏(敬辭。尊稱對方的家);

台甫(敬辭。舊時用於問人的表字);

台安(敬辭。多用於書信結尾,表示對收信人的問候);

台候(敬辭。用於問候對方寒暖起居);

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稱宰相的職位為台席)

⑨莎草 [nutgrass]

南山有台, 北山有萊。--《詩·小雅·南山有台》

⑩古代中央官署名 [central office]

尚書初入台為郎中。--《漢官儀》

吾(袁可立)自任之!吾奈何以上台故誣賢太守?--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台謁當以屬禮。--清·張廷玉《明史》

又如:台垣(高級官署);

台輔(高級官署或官位);

台臣(台閣之臣,國家的大臣;諫官);

台官(官名。漢代以尚書為中台,御史為憲台,後世因此又稱尚書或御史為台官);

及(袁可立)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觸上怒。--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行狀》

台郎(尚書郎);

台省(漢時稱尚書為台省。因尚書省的辦事處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常用詞組

◎ 台安 tái'ān:意為大安,信末常用敬語

◎ 台步 táibù:戲曲演員在舞台上表演時所走的步法

◎台臣táichén:[admonishing official of Yuay dynasty] 諫官,此特指元朝行御史台的長官

台臣弗為理。--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台臣慚。

◎ 台秤 táichèng[platform scale; platform balance] 一種帶有平台的稱重機械,物體置於其平台上稱重

◎ 台詞 táicí[stage lines] 戲劇表演中角色講的話,分為對白,獨白,旁白

◎檯燈táidēng

(1) [desk lamp; table lamp]:可放在平面台架上的有座電燈,多帶燈罩

(2) [reading lamp]:為閱讀而設計或使用的燈

◎台地táidì[tableland;platform] 高出於附近鄰域地表面的平的或接近於平的地區

◎ 颱風 táifēng

(1) [typhoon;hurricane]

(2) 指亞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風。例:約瑟夫·康拉德小說中描述的颱風

(3) 菲律賓或中國海地區發生的熱帶氣旋

(4) [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戲劇演員在舞台上表現出來的風度

◎台甫táifǔ:[May I know your honourable name]敬辭,舊時用於問對方的表字

請教尊姓台甫?--《官場現形記》

◎ 台閣 táigé:[official residence?] 官府。本指尚書台,此指大官府

仕宦於台閣。--《廣東軍務記》

◎台光táiguāng:[your presence] 請人光臨的書面敬語。如:敬希台光

◎台駕táijià[your Honour;you]敬辭,尊稱對方。如:敬候台駕光臨

◎台鑒táijiàn[a form used after the name in the salutation of a business letter] 敬辭,用於請對方閱覽

◎ 台階 táijiē

(1) [flight of steps leading up to a house]

(2) 供人上下行走的建築物,因一階一階的,故稱為台階

(3) 在土山坡、岩石或冰坡上鑿出的踏腳點

(4) 比喻避免因僵持而受窘的途徑或機會。如:給他個台階下

◎台覽táilǎn:敬辭,用於書信,表示請對方閱覽

◎ 台面 táimiàn

(1) 〈方〉

(2) [on the table]:桌面;多用於正式場合

(3) [ante]:賭博時放在桌面上的賭資

◎台命táimìng[your instructions] 敬辭,舊時稱對方的囑託。如:謹遵台命

◎台啟táiqǐ:敬請啟封之意,寫在信封上的敬語

◎台柱子táizhùzi劇團里的主要舞台表演演員;比喻集體中挑大樑的人

◎ 台座 táizuò基座、工作檯或支架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ࠀ�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只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又《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又《揚子·方言》養也,晉衛燕魏曰台。

又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又《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ࠀ�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注》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雲: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為太尉,中台司中為司徒,下台司祿為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又姓。北史有台氏。

又天台,山名,在會稽。

又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為赤城郡,唐攺台州。

又《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注》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台,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又《集韻》堂來切,音台。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又《集韻》台谷,地名。

又《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於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