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可憐我的藏書(李雨生)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可憐我的藏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可憐我的藏書》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可憐我的藏書

近日因兒子換置新房,將我的老屋賣掉,煩事甚多。且不說搬家騰房一應雜項,皆需我和老妻事事打點,就說面對我那一面牆的書櫃,上千本的藏書,皆需有取有舍,令我難以選擇。

我因自幼喜讀,買書皆成為一大樂趣。起初,因家境貧寒,工資低迷,買書皆是一本本從牙縫中省出來的。那時家住天津,工作單位在靜海車站。每日下班必經新華書店,因此,新華書店也就成為下班後的必進之地。每次在浩繁的典籍、精本面前,除被文章墨香吸引之外,最慚愧的仍是囊中羞澀,恨不得一併將喜歡的書籍全都收於懷中,但事實決不允許。只好挑揀實在喜歡的買下,其餘將做打算慢慢圖之。

歲月倥傯,待後來薪金漸漸增多,買書已經不再是負擔,於是就有了酣暢淋漓的鯨吞。直到有朝一日,忽然發現原有的書櫃已經容不下這多書籍,才一次次換置大的書櫃,直至一面牆的大小。

我藏書,不僅限於在新華書店購買,比如圖書展,舊書攤,乃至廢品收購點均是我時常光顧之地。記得有一次路過一廢品收購點,見人家正將廢紙裝車,地上跌落一本《聖經》,於是上前拾起,吹掉浮塵,原地就翻閱起來。廢品站人員見狀說,你若喜歡就拿走,院裡還有許多,任你挑選,按廢品價格賣給你。於是喜出望外,從中挑選了幾本稀罕書籍,至今保存在櫃。還有一次聽說有一舊書攤常有好書,就約幾個不錯的文友一同去買書,望着堆積如山的舊書,我們爬上爬下,弄得滿身灰土,終於遂願,挑得幾本喜愛的書籍,滿載而歸。我有一插友,在新華書店工作。八十年代讀書熱方興未艾,許多好的書籍,特別是一些再版的名著,剛一上架即被搶光。我和同學事先約好,只要有了好書,無論如何也要給我留一套。比如《聊齋志異》《說岳全傳》《十日談》的收藏,就得益於我的同學相助。久而久之,家中一面牆的書櫃已經擺放不開,只好一層兩排,壓得書櫃已經有些彎曲。

這些年下來,林林總總的藏書已自成系列。既有《資治通鑑》《四書五經》《左傳》《史記》《詩經》這樣的重典;也有《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三言二拍》《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聊齋志異》《孽海花》《唐詩宋詞》等古典名著;還有現代文學名著《家》《春》《秋》《圍城》《魯迅全集》;包括近代文學名著《廢都》《白鹿原》《豐乳肥臀》《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保衛延安》《李自成》等;外國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雨果、高爾基、契珂夫、莫泊桑、莫里哀、狄更斯、大小仲馬、屠格涅夫、法捷耶夫、茨威格、薄伽丘、馬雅可夫斯基、大小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的作品應有盡有。此外,還有席慕蓉、歌德、泰戈爾、徐向成、賀敬之、光未然的詩選;還有一大批長篇小說,比如《紅旗譜》《大刀記》《金甌記》《暴風驟雨》《艷陽天》《翼王傘》;還有人物傳記,比如《毛澤東傳》《鄧小平謀略》《伽利略傳》《曾國藩傳》及康、雍、乾傳記等等。

明朝于謙曾作《觀書》一詩:「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觀書,是一件非常愜意之事。我常佇立在書櫃之前,感受着迎面撲來的濃重的時代氣息。從古到今,從中到外。風花雪夜,刀光劍影;愛情堅貞,忠誠背叛;丹心日月,陰謀詭計;肝膽千秋,奸佞權術。歷史在此刻仿佛有了一種穿越感,幾千年的歲月跌宕,常常波瀾我心。我力求透過每一本書的內容,去揣測作者寫作時的心緒和情感的世界,力圖與作者在某一個節點上,能取得一種靈魂的交媾,分享作者創作的煎熬和成功的快感。幾十年下來,買書、讀書、寫書,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種狀態。我自詡沒有辜負我的藏書,我的藏書也沒有辜負於我。

但是,因新房尚未蓋好,尚需租房蝸居,面對些許藏書,絕不可能全部帶走,我必須抉擇。且不說買書花了多少銀子,就說年復一年,耗了多少心血。如今一旦拋舍,就像是割肉剜心,哪有不痛之理。

痛下決心,幾經挑選,先篩出一部分殘卷。之後發覺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又下狠心,再挑出一部分認為已經過時的工具書。最後,迫不得已,又忍痛拋掉作協的機關刊物,一些哲學書籍,一部分森村誠一、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說、傳記、雜誌。細細算來,已有二百餘本。找來一個收廢品的,兩毛錢一斤,二百餘本書只賣得不到20元錢!嗟乎!那是書呀,那是作者熬燈費油,耗盡心血寫成的書呀!那是我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收藏的書呀!假如我是作者,得知我的書被賣到廢品店,我將發誓今後決不再寫。

望着收廢品的人背着沉重的書一步步走下樓梯,心情沮喪到了極點。不由得嘆了一聲:「可憐寫書的人,可憐藏書的人,可憐我的藏書!」

[1]

作者簡介

李雨生,喜歡文學。尤其喜歡散文詩歌的創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