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只把茄子當盤菜(內長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只把茄子當盤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只把茄子當盤菜》中國當代作家內長文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只把茄子當盤菜

當年,我們這裡什麼菜都有,就是沒茄子。茄子是哪裡來的呢?原來,那些外族人知道我們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外族人總想占領,但又無法可想,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們想到了茄子。茄子是有毒的,少吃也沒啥,多吃就會拉肚子,尤其是積少成多,那人終將一死。誰知人算不如天算,我們這裡有大蒜。蒜拌茄子,有益無害,茄子成了我們的一道美味

這是民間傳說。這個傳說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茄子是外來的物種。之所以有了這個傳說,也是因為這個傳說背後的歷史事實由來已久了。

茄子原產於印度,今天考證約公元四至五世紀傳入中國,這與鑿空西域的張騫應當沒什麼關係,但絕對和佛教的傳入有關,自然也不會遲到和唐僧孫悟空掛上關係。據說,剛開始引入的原生種是圓茄,至元朝時,才培育出長茄。茄子多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綠色、白色等其他色彩

穀雨前後,點瓜種豆。麥子還沒顯壟,種瓜種菜就得抓緊。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哪!小菜園中,茄子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只有三五棵。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茄子已經成了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了,俗稱當家菜。夏天到來,日子長長地,活路又重,不吃好咋行呢?所以中午的一頓拉條子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人家甚至下午還要來一頓。其實,說是下午,已經不到十點,也到九點了。吃拉條子,家家最常用來拌麵的就是茄子辣子西紅柿的混炒,好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地三鮮。地三鮮拌拉條子,吃得結結實實,再苦的活路也就不怯了。直到現在,地三鮮已經成為了童年記憶家鄉味道,時不時會不由自主地做出來吃下去,慢慢地品味。

忽而想起了小時候聽過的一個笑話。那時,正是剛開始抓教學質量的時候,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也給我們將如何糾正錯別字。說是一個學生想給自己的舅舅寫一封信,讓舅舅少吃秋天的茄子。但這個學生水平太差,寫的信錯別字太多,信寫出來變成了「考旦旦,千萬不要吃秋蒙子,吃了秋蒙子對根莖不利。」這個笑話配上老師描述的寫信過程,讓那時的我們笑得前仰後合,自然明白了寫錯別字的危害。隱隱約約地也懂得秋茄子吃不得。今天想來,茄子性寒,可清熱涼血,秋日天涼,若再有消化不良腹瀉之類的毛病,那更是雪上加霜。

茄子只是一盤菜,煎炸蒸煮鹵煨烤,還有醃製,咋做都是一盤菜,怎麼吃都行。若把茄子不當茄子,或者太當作茄子,那就有點笑話了。還記得《紅樓夢》中那個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見識過的那個「茄鯗」嗎?那是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其中寫道「賈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餵他。』鳳姐兒聽說,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嘗嘗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餵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兒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象是茄子。 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真像這樣吃茄子,那就不是吃茄子了,劉姥姥話雖俗但是實在,「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象是茄子。」「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可見茄子不是主要的,取名「茄鯗」,也只是為了那一點田園的清新雅致而已。

倒是民間日常食用的「茄鯗」,那才是真正的本色本位。只是小民實在,就叫做「茄子干」。秋天茄子最多的時候,揀一個太陽好的日子,把早早摘來的嫩茄子,順一刀倒一刀切成連環相透的長條,掛在繩子上,一天就能夠曬蔫,三兩天就可以把曬得乾乾的「茄子干」收進籃子裡了。奶奶老了,不能爬高上梯,切茄子又是個有點危險的活,她也不願交給我們。所以,無論是曬還是收,那都是孩子們應該干也最愛做的活。待到冬天蔬菜缺乏,需要用這些乾菜來補充維生素的時候,將茄子干取出來,用水泡軟,俗稱是「發」,就可以像一般的菜那樣做菜了。我們吃的最多的是將泡發的茄子干用清油炒炒添水下面做成的湯麵條,炒過的茄子子吃起來的那個香,多少年之後仍然讓人回味無窮。

茄子吸油,做過飯的人都知道。這麼通俗的道理都會被人利用。隨着生活水平提高,迷戀於養生治病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越來越多,運動太累,於是就從吃上下功夫,這就被人利用了,一本《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風靡全國,一個名醫迅速馳名天下,而所用的「藥材」則是人人共知的食材:綠豆,茄子,它們也就由普通的食物瞬間變得形象高大。只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那名醫不知到了何處,只是可憐了綠豆和茄子,只能老老實實重新在糧油店和蔬菜攤安身立命。其實,茄子傳入中國,傳統的醫學就通過一步步的嘗試來摸索他的藥性,將其納入重要體系。據說,茄子能夠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甚至可以降低高血脂、高血壓,保護心血管,防治胃癌,延緩人體衰老等等。

還是小孩子,不知畏懼冬日的酷寒,自然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衣衫單薄。晚上,在熱炕上抱着凍腫得手腳呻吟,爹媽心疼,取來秋天收拾起來的茄子杆,放在鍋里熬水。然後將我們的手腳泡在盛滿熱水的盆里。是水的撫慰,是愛的溫馨,還是茄子杆的功效,反正手腳不疼不癢了。

只把茄子當做菜,炒燒蒸煮任我行。

[1]

作者簡介

內長文,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