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句章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句章縣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廢止,縣境範圍大致包括今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谿市東部、餘姚市東部、鎮海區、北侖區北部,縣治位於句章城(今江北區慈城鎮城山渡)。

唐開元二十六年,在句章縣故地重置句章縣,不久改名為慈谿縣,縣治北遷15里至慈城古城。自此,歷1200多年,慈城皆為慈谿縣城。[1]

前身越國句章城

句章城,建於周元王四年(越句踐二十四年,公元前472年),為越王句踐所築,城址位於今慈城鎮城山渡。《十三州志》載,"越王句踐之地,南至句余,其後並吳,因大城句余,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孫,故曰句章。"意思是,周元王四年,句踐滅吳,向周天子呈貢,周元王賜句踐胙,並命以"伯"(諸侯之長),越王稱霸,句踐為向子孫表彰滅吳封伯之功,在句餘興建句章城。

句章縣沿革

公元前222年,秦置句章縣,屬會稽郡,縣治位於句章城(今慈城鎮城山渡)。

西漢初期,句章縣先屬劉賈的荊國,後屬劉濞的吳國。公元前154年,吳地削藩,鄞縣復屬會稽郡。

公元前111年,東越王餘善造反,朝廷起四路兵馬鎮壓,其中一路為橫海將軍韓說,從句章出發,此為出海道用兵的最早記載。

公元前24年,會稽郡東部都尉以章安曾移至句章,此為慈谿慈城地區最早作為軍事領地。

公元172年,會稽人許生起事於句章,自稱陽明皇帝,封子許昭為大將軍,建都句章,聚萬人攻城掠地。句章於此時成為都城。174年,吳郡司馬孫堅與合州郡聯手反擊,許生兵敗被殺。

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孫恩舉事,起義軍攻破句章縣城。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所學者陳丹正發表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上的關於句章縣變遷考辨的文章指出,句章縣治在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並未發生遷移。隋並鄞、鄮、餘姚、句章四縣為句章縣,治所仍在城山渡。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會稽郡為吳州,設吳州總管府,廢鄞縣、鄮縣、餘姚縣,而把鄞、鄮、餘姚、句章之地總稱為句章縣。這個句章縣域極大,相當於今寧波和舟山兩大市,地方志上稱為"大句章"。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句章縣被分析,以原鄮縣地、鄞縣地、句章地,設鄞州,以原餘姚縣地,設姚州。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越州總管府為都督府,領越、鄞等5州,罷姚州為餘姚縣,隸越州。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鄞州,恢復鄮縣(地方志上稱為"大鄮縣"),隸越州。

後繼慈谿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朝廷在句章縣故地重設句章縣,屬明州(今寧波)。房管為首任縣令,不久便遷縣治於浮碧山以南,浚疏闞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漢名儒董仲舒雲世孫董黯母患屢疾,喜歡大隱溪水,奉母築室以待,擔溪水供母飲,母病漸愈,以此故事改"大隱溪"為"慈谿",改"句章縣"為"慈谿縣"。自此,慈谿縣治歷1200多年皆在慈城。

1954年10月,經行政區劃調整,慈谿縣治遷至今慈谿市滸山街道;舊慈谿縣城改稱"慈谿鎮",劃歸當時的餘姚縣,後改稱"慈城鎮"、劃歸江北區。[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