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風厚重的傳統文化(楓信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風厚重的傳統文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古風厚重的傳統文化》中國當代作家楓信子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風厚重的傳統文化

黃橋,這個有着千年歷史的古鎮,建鎮於北宋,南臨長江,東靠黃海,北通蘇北大平原,是蘇中地區最大規模的集鎮之一。這樣的地理位置,讓它在歷史上成為一座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名鎮和軍事重鎮。

黃橋以「橋」命名,自古河流眾多,有「大川環於外,小港橫於內」之說,是典型的水鄉古鎮,東西南北分別有致富橋、西寺橋、南灞橋、北關橋和外界鏈接。水陸交通便捷,龍河由北向東,西薑黃河通至姜堰官河,現稱通揚運河。

穿越千年的古鎮老街,發現黃橋老街有一個獨特的風景—「券門模式」。進出28個券門,走在參差錯落的72條老街上,轉換於米巷、朱巷、羅家巷裡,品味那精雕細琢的原汁生活,洞見老街古巷里的繁華過往。

黃橋古鎮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築就有2000餘間,還有少量的宋代建築。門亭、園、橋、巷、寺、碑銘、星羅棋布,移步換景,每處皆有一個故事,蘊含一段歷史。

黃橋古鎮人文薈萃,百姓崇尚讀書傳家。

抗金英雄岳飛的屬下名將牛皋曾在黃橋駐兵洗馬,明永樂大帝也為黃橋人的孝行留下墨寶

當我站在莊重高聳的顧孝子亭前,一種濃郁的孝道文化,油然地從心底升起,它是那麼的溫暖

大宋第一孝子,黃橋人顧昕,一個載入史冊普普通通百姓的名字。

他對母親非常孝順,每天早晨起床後總要問問母親有什麼需要,50年如一日,從不懈怠。當患病後,他日夜服侍,衣不解帶。當母親眼睛失明後,他日夜號泣,刺血寫佛經數卷,祈求上蒼保佑,並找名醫治療

真情感天動地,他母親神奇的復明,並能燈下縫補衣服,活到了九十多歲,無疾而終。

後來,顧昕去世,後人為紀念其孝行,傳承孝道,於其葬地建「顧孝子亭」。

顧昕的孝行驚動了明朝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皇帝親自御製詩文昭彰孝行。

[1]

作者簡介

楓信子,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