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紫萁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紫萁屬(Osmundaceae),紫萁科(Palaeosmunda), 古紫萁屬植物。喬木狀紫萁目莖幹,莖為葉基和不定根套所包裹,二歧式分叉。[1]
基本內容
形態描述
喬木狀紫萁目莖幹,莖為葉基和不定根套所包裹,二歧式分叉。具外韌(通常為網木型)管狀中柱,有時為簡單的管狀中柱。髓由薄壁組織構成。木質部環具0-13個葉隙,由14-28個多少緊擠的徑向束構成,9-19個管胞厚。葉隙的發育為即時的(immediate)、延時的(delayed)或不完全的。葉隙很短或長。韌皮部、中柱鞘和內皮層均只位於木質部環外側。皮層分化為內部的薄壁組織帶和外部的厚壁纖維帶。外部皮層中的葉跡以及內部皮層均為短寬的厚壁細胞所圍繞。內部皮層與外部皮層具同樣厚度。葉跡與中柱成10-35度角。葉跡剛從木質部環上分出時具1或2個內始始原生木質部束。皮層橫切面內具12-43個葉跡。葉柄基具托葉狀側延物,內部由一C形並且向近軸方向彎曲的維管束、內部皮層和厚壁細胞環構成,厚壁細胞環橫切面大致呈菱形,向上其兩側向外延展成側翼狀並部分或全部取代托葉狀側延物。厚壁細胞環的細胞直徑向內逐漸增加,或者均為同樣大小。厚壁細胞環兩側翼處的厚度通常要小於近軸面和遠軸面處。根具二原型木質部束,成對地自正要進入內部皮層的葉跡上分出,偶爾也直接自中柱上分出,常分叉。(自Gould,1970)。
紫萁科的葉化石主要見於晚三疊世到中侏羅世。ToditesSeward(似托第蕨)是根據生殖羽片化石建立的屬名。它和紫萁科現生屬Toden(托第蕨)十分相似,只是化石種類的孢子囊小一點。
ToditesSeward(似托第蕨)裸羽片一般作枝脈蕨形。孢子囊一般成囊群着生在側脈上,具短柄。孢子囊頂短的細胞增厚形成帽狀環帶。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早期,以晚三疊世至侏羅紀最盛。
CladophlebisBrongniart(枝脈蕨)形態屬名。為Todites的裸羽片,但其他一些真蕨和種子蕨的裸羽片也可包括在這一形態屬名之內。蕨葉二至四次羽狀分裂。小羽片較大,或多或少呈鐮刀形,全緣或具鋸齒,以整個基部着生於羽軸。枝脈蕨是能在形態上可以和現代紫萁科植物營養羽片相比的蕨葉化石。Cladophlebis包含上百個種、二疊紀至白堊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