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植物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植物學

中文名:古植物學

外文名:palaeobatany

時    期:地質時期

包    括:古代植物的形態解剖等

古植物學是一門研究地球歷史植物的形態、構造、分類、分布以及演化關係,是植物學和古生物學的分支學科。古植物學通過對植物化石的收集、研究和解釋,得出植物的進化過程,同時還能夠重塑古環境。

研究古代(地質時期)植物的科學,包括古代植物的形態解剖、系統分類、生態時間空間的分布以及各門類植物的起源、發展和進化的歷史、古代植物區系、各地質時代的植被和它們的演替等。在研究中經常聯繫到植物形態解剖學植物分類學植物地理學地植物學植物生態學等方面。在應用上它經常涉及地質學(特別是地層學)、古地理學和古氣候學上的問題,有助於尋找礦產和研究含有煤炭、石油等礦產地層的分布、劃分和對比[1]

研究簡史

1822~1837年A.布隆尼亞爾在他的「化石植物史」一書中首次建立地質時期植物的分類,將已絕滅的類型與現代的植物加以廣泛的比較,奠定了古植物學的基礎。19世紀40~90年代是古植物學開始昌盛的時期,許多人大量地收集化石,描述古代的植物,對許多已絕滅的植物做了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的研究,發現不少目、科,如科達目、本內蘇鐵目等,並對各地區的化石做了調查。H.威瑟姆是第一個研究硅化植物結構的人。

到20世紀初葉A.納托爾斯特開創角質層的探討,對古代裸子植物的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以前,H.波托尼提出「蘇鐵蕨目」(Cycadofilices)的存在,至1905年由於F.W.奧利弗和D.H.斯科特發現種子與莖、葉的關係,「蘇鐵蕨目」才改名為「種子蕨目」(Pteridospermae),找到了真蕨植物裸子植物中間的缺失環節。A.C.蘇厄德和他的學生們在20世紀上半紀做了大量工作,對許多古代植物進行描述和內部結構的研究。其他古生物學者對北美、歐洲和北極植物區系進行調查,奠定了古代植物區系研究的基礎。1913年R.基德斯頓和W.H.蘭發表蘇格蘭萊尼燧石(Rhynie chert)中化石植物的研究,建立裸蕨目(Psilophytales),指明這是一組最古老的維管植物。後來,新的目不斷發現,如開通目(Caytoniales)等。50年代以來,新的目、亞綱,如五柱木目(Pentoxylales)、前裸子植物亞綱(Progymnospermae)等不斷發現,找出一些植物中的缺失環節,對植物系統學起了重大的作用。

近幾十年來,在古植物發展史及古植物區系方面積累了大量化石植物的資料。同時,根據古孢粉學資料,在古植被的變化和古植物區系的演替等方面也有較大的進展。在應用上,古孢粉學的建立,對地層學起了巨大的作用。70年代以來,對前寒武紀地層中的微體化石的探索與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電鏡(SEM)的運用,確定二、三十億年前就有細菌和藍藻的存在,使古植物學範疇,愈來愈廣。

植物化石

植物化石的保存方式通常有三種:印痕化石壓型化石和石化[2]

印痕化石是植物遺體留在岩石上的印痕,是植物體在未固結的沉積物上經過複雜的物理化學作用下的結果。

壓型化石也稱煤化遺體,是植物的莖、葉在沉積物中被壓實而呈扁平狀態的化石。如果植物尚未形成煤層的話,則壓型化石常和印痕化石同時存在。

石化指植物的組織完全或部分的被礦物質所取代,使細胞結構完整的保存下來。

視頻

古植物學 相關視頻

古植物學家周志炎院士的科研心得

參考文獻

  1. 古植物學,化石網,2014-01-22
  2. 最常見的植物化石是什麼?,天晴科普網,: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