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廟鐘聲(李書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廟鐘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古廟鐘聲》中國當代作家李書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廟鐘聲

古廟於清朝嘉慶年間建在村邊一座很大的四合院裡,三間拱形起脊的大殿坐北朝南,木質椽子結構,灰色小瓦覆頂,大殿門前左右兩根合圍的立柱支撐着出檐前廊,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為古廟增添了幽靜、莊嚴、肅穆的氣氛。

大殿右側的拐角處,有一棵蒼枝屈虬、樹皮皺裂的歪脖子老鐵樹,在那脖頸處繫着一條雞蛋粗細、銹跡斑斑的鐵索,上面吊着一口古老的大鐘,就像一根青黑色的藤蔓纏繞在鐵樹上,而那口碩大的鐵鐘就是開在藤蔓上的一朵牽牛花。有時鐘聲響起,音繞雲霄,方圓十里內都能聽得到。在解放前後那段時間裡,大殿裡曾經供奉着神仙,香火極其旺盛,四鄰八鄉的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日,就會絡繹不絕地到此燒香磕頭,祈求風調雨順、家人平安。後來破四舊,村里就把神仙請出了古廟,於是古廟被當作了學校使用,那莊嚴、肅穆的大殿則成了教師辦公室,東、西、南廂房分別當作了三、四、五年級學生教室。因房屋有限,一二年級的學生借讀在古廟外其他民房裡上課讀書。

電磨頭下的羊角辮

記得上小學三年級那年的春天,老校長吳瑞昌將一位二十七八歲、中等個子、穿着入時、扎着兩根羊角辮的女老師領進了我們教室。他告訴我們說:「同學們,這位新來的老師叫周老師,從今以後由她來負責三年級的語文課程並擔任你們年級的班主任。」隨後,周老師用標準的普通話說道:「同學們好,我叫周嫦娥,以後咱們班級的語文課由我來負責講授,如果有聽不明白的地方,請同學們及時提出,我會根據同學們的思維習慣調整自己的講授方式和方法。」周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一課堂就是學習《時光老人的禮物》這首詩,她先是用那銀鈴般的嗓音、聲情並茂地背誦起了《時光老人的禮物》:

……

你把陽光帶給山谷,

讓積雪化成淙淙的泉水;

你把細雨帶給田地,

讓種子聞到泥土的香味……

你把春天帶給我們,

這份禮物比什麼都珍貴。

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

你比黃金要貴上千萬倍!

……

然後,她在黑板上寫下了「原野、淙淙、慷慨、懶惰、隧道、燦爛」等詞語,並標註上拼音,講解完這些詞語的意思後,要求每個詞語抄寫十遍,直到我們能夠默寫這些詞語,再讓我們組詞造句。

咣、咣、咣……

四十五分鐘的上課時間,感覺一瞬間就過去了。只見大殿前廈下面,老校長正用右手裡那根二十厘米長的鋼筋棒,敲着左手裡那個裂了縫的銅質洗臉盆沿,那一下接着一下、帶着刺耳雜音的下課鐘聲傳到教室里的時候,授課老師前腳剛邁出教室的門檻,身後的學生們便一窩蜂地涌到了大院裡,於是古廟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原來,那頭需兩人才能抬得動的大鐵鐘在五八年大煉鋼鐵那陣,被村里連同歪脖子老鐵樹一起伐起拉到村西煉鋼廠填進了煉鋼爐里。後來,老校長將老伴的陪送嫁妝銅質洗臉盆,背着老伴偷偷地拿到學校來當作鍾使用了。周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後,親自找到大隊書記,軟纏硬泡地逼書記出面協調,將村里替換下來的一隻電磨粉機的缸頭派人送到了學校。然後,將一根碗口粗的榆木橫棍,一頭綁在前廈的立柱上,一頭楔入立柱對面的牆縫裡,再用一根鋼索將磨頭拴在了橫木上。那磨頭生鐵鑄成,喇叭口狀,外面帶有槽溝,用小鐵錘擊之,就好比鋼珠掉進了銅盆里,清脆悅耳、聲量洪亮、噹噹直響。

或許那磨頭掛得似乎有點高,每當周老師用那帶手柄的小鐵錘敲那磨頭時,兩腳後跟總是高高地翹起,每敲一下,那兩根羊角似得小辮隨着腦袋的轉動,就會有節奏地在腦袋後面擺來擺去,看上去既幽默滑稽、又詼諧可愛,成了古廟中一道百看不厭的風景。

飛升天國的千紙鶴

那年,我們班裡一位姓王的男生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眼睛腫得就像雞蛋一樣,突出在眼眶外面。因為家裡窮,無錢醫治眼疾,只用一些廉價的土敏素眼藥膏塗抹患處,周老師課餘時間三天兩頭地到這名男生家裡進行看望。七十年代末期,專治發炎病症的慶大敏素還是緊缺藥材,別說沒錢,既是有錢沒有關係的話,也很難買到。周老師為了挽救自己的學生,委託在城裡上班的父親通過各種關係購買了慶大敏素消炎藥。在治療了一段時間後,雖然暫時阻止了病症的惡性增長,延長了王姓同學的生命旅程,但終因病情嚴重,在一個秋風蕭瑟的午後,那位同學帶着無盡的遺憾去世了。當周老師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後,她從小村的供銷社裡買了一沓潔白的粉連紙,手把手地教我們裁紙、摺疊千紙鶴。之後在周老師的帶領下,全班二十五名學生每人手持兩隻千紙鶴,來到了村東的小河邊,對着清澈見底、汩汩流淌的河水,默默地祈禱,祝福王姓同學魂靈飛升天國,讓天國里的小白兔陪伴他做遊戲、上學、放學;在小白兔陪伴他成長的時光里,從此後,他的童年不再寂寞,他的肉體不再承受病痛的折磨。然後,我們一字排開站在河岸邊,將手中的千紙鶴放在了流動的水面上,那帶着翅膀的千紙鶴隨着流淌的河水,輕輕地向遠方飄去了。

一片淚花將鏡面似得水面砸得斑斑點點……

一個也不少

五年級下學期,正當我們面臨畢業的時候,有人傳言,周老師馬上就調回城裡上班去了,她的父親已經給她找好了新的工作單位。原來,周老師是一位畢業於曲阜師範學院的一名工農兵學員,畢業分配到當時的萊蕪縣第八高級中學當老師。在那個狂熱的年代裡,她作為學校里的一名「小將」和「骨幹」,衝鋒在前,貼大字報、遊行搞串聯,樣樣落不下。後來,國家撥亂反正,周老師被調到了大山腳下這個小山村的小學校里當老師。她利用在大學裡所學的文學知識,教我們寫作文、開展作文比賽活動、背古詩、鼓勵我們閱讀四大名著等,我們班語文科成績不但在本校里有名,而且在整個學區都是數一數二的。周老師下放到基層學校後,全身心地撲在了教書育人上,贏得了學生及學生家長們的良好口碑。這麼好的老師,你想,家長們能捨得讓她走嗎?

記得在一個春夏之交的深夜,西北風挾裹着烏雲似一匹脫韁狂奔的黑馬,從天際處殺奔而來。藍色耀眼的閃電就像扭曲擺動的游蛇貼着天幕畫着不規則的s線條,沉悶的雷聲由遠而近逐漸在頭頂的上方炸響。不一會兒,天地之間就織造了一道密不透風的雨簾。孤立無援的周老師捲縮在從大殿中專門為她隔斷開的一間小臥室里,在電閃的陰影里,她仿佛看見大殿中無數個牛鬼殺神將手中的利器指向了她……

「周老師,您別怕,我是吳愛紅的家長,是來和您做伴的!」

「王書信的家長!」

「劉桐孔的家長!」

「孫召艾的家長!」

「……」

瓢潑大雨中,全班二十五個學生的男女家長們或披雨衣、或持雨傘,不約而同地從村中不同方向朝着古廟前來。天亮後,當周老師打開殿門看到五十個男女家長一個也不少地站在大殿門前的廈子下面,那一刻,她不知道說什麼好,只是感動地雙手掩着臉面抽泣起來……

後來,周嫦娥老師離開了那個讓她留戀的小山村,讓她終生難忘的古廟。但是,她那美麗的容顏、那繪聲繪色的授課動作、那天籟之音般的金嗓子永遠留在了我們的腦海里。

古廟那悠遠的鐘聲仿佛還在耳邊時時響起…… [1]

作者簡介

李書忠(犁米),大學文化、萊蕪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