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埠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埠鎮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下轄鎮,位於餘干縣東端,餘干鄱陽萬年三縣交界之處,信江河畔邊上。距縣城10千米。全鎮面積119.73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個水產場,常住人口63560人(2017年)。鎮人民政府在昌萬公路旁。[1]

中文名稱: 古埠鎮

外文名稱: Gubu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

下轄地區: 古埠街、古埠村、雲山村等

政府駐地: 古埠街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區碼: 335112

地理位置: 贛東北

面 積: 119.73平方公里

人 口: 63560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贛E

行政區劃

全鎮面積119.73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個水產場,常住人口63560人(2017年)。下轄地區:古埠街社區,中橋社區,禁山社區,後港社區,南崗社區,張揚村,五福村,楓塘村,高門村,太和村,袁墩村,寧崗村,黃崗寺村,上灣村,象山村,蔡坊村,古山村,蔣家村,四一村,干港村,鎮尾村,邱家村,保安山村,童埠村,掛口村,聯合村和紀莊村。鎮政府駐古埠街社區。

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鄒金澤,

黨委副書記:吳萍。

發展前景

古埠鎮是二山二水五分田,還有一份道路和莊園的好地方,古埠鎮山清水秀,環境優美,人傑地靈。曾是紅色的革命根據地。隨着昌萬公路的開通,鎮村公路形成網絡;通訊業快速發展,實現電話交換程控化,傳輸現代化,電話入戶達20%。鎮黨委、政府遵循「以民為本、注重服務,以利引農、幹部帶頭,以點帶面、政府扶持」的工作思路,以「三創」活動為有效載體,積極鼓勵、正確引導、大力扶持全鎮幹部群眾,選准項目從事農業產業化發展。全鎮相繼新出現了「食用菌種植」、「鵪鶉養殖」、「大棚西瓜種植」、「水泥制磚」、「藥用絲瓜種植」等特色項目10餘個。鎮政府重點扶持的上灣村283畝「大球蓋菇」和300畝「大棚西瓜」種植項目已被列為全鎮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並被縣確立為全縣的農業產業化示範點。昌萬公路貫穿古埠東西,在這條省道開通之際,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鎮化規劃與建設,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超前發展」的思路,特聘請上海同濟大學設計院專家為古埠鎮總體發展規划進行設計,其中最為民眾關注的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和集貿市場四大工程的開發。現南大街、東大街正等待外商投資開發,屆時古埠鎮將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優惠的條件給予支持、配合。為進一步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鎮黨委、政府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鎮為引進工業項目,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如優惠的土地價格,確保「四通」即通水、通電、通路、通訊,積極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等。引進了如精製米加工廠等幾家外資企業。現熱忱歡迎外商到具有優越人文、地理、位置、環境的古埠鎮來投資開發。

經濟發展

2005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99.6萬元,加上未解款1.3萬元,完成了全年財政收入任務的105.4%,其中工商稅收40萬元,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300萬元,新增外資項目4個。201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98億元,較2005年增長翻一番;財政收入完成7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較2005年增長近一倍。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經濟運行呈現出速度加快、質量提高、結構優化、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始終堅持全面開放,完成項目資金3000多萬元,特別是2010年度引進年納稅100萬元的物流項目和投資1000萬元的工業項目各一個。促進和帶動就業崗位1000多個,為鎮域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積極為入駐企業搞好工商審批、用人招工、產品推介等方面的服務,投資和服務環境進一步優化。特色產業發展成效明顯。結合我鎮資源優勢、地域優勢和現有產業優勢,通過加強宣傳引導和示範帶動,帶領農民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抓手,着力發展食用菌種植、大棚西瓜種植和蓮藕種植。其中,食用菌種植面積達300餘畝,銷往我縣各大超市;大棚西瓜種植面積達到1500餘畝,產量喜人。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大大促進了我鎮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農業總產值大幅提升。農村道路建設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間,全面完成行政村道路硬化,鋪設水泥路面78.5公里,大大方便了群眾出行。水利設施建設紮實推進。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嚴格按照「二十字方針」,突出抓好62個自然村的新農村建設,爭取到縣掛點單位扶持資金40餘萬元,社會各界人士捐款750萬元,改水、改廁2100戶,完成了通村70公里路面硬化。被評為「餘干縣2006年至2010年新農村建設優秀鄉鎮」。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古埠鎮城鎮建設着重抓了三個方面:一是加大城鎮建設力度。2006年我鎮投入近50萬元,聘請了省測繪院和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對古埠鎮區進行了規劃設計,制定了《古埠鎮2006——2020年的總體規劃》。2007年,鎮組建了一支城管隊,加強對鎮區的管理,開展了鎮區違章建築拆除行動。古埠便民服務中心工程、商住樓工程正在緊張建設中,重點建設項目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喜勢。計生服務大樓已進入裝修階段。二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投入20餘萬元對老街道路進行修理硬化,同時投入20餘萬元對西大街的通訊和電纜線路進行清理下埋。三是加強了鎮區的管理,優化了城鎮建設環境。通過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治理城鎮建設環境,規範城鎮日常管理,該鎮的建設和投資環境大幅度得到提升。2011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455萬餘元,比上年增長8%;實現財稅收入1309萬元,其中國稅260萬元,地稅8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00餘元,比上年增長8.9%。各項經濟指標進入全縣前列,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榮獲財稅跨台階獎。工業經濟發展跨台階。經濟總量有新增長。全年完成企業總產值1508.6萬元,增長10.5%;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實際到位外資達5000餘萬元,榮獲我縣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獎。科技創新有新提升。積極引導企業做好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文章,鼓勵企業不斷提升資質。農業經濟平穩增長。完成農業總產值16800萬元,增長17.2%;糧食種植面積10萬餘畝,總產9000多萬斤。出台農業激勵政策,大力扶持精品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大棚西瓜、食用菌等產業基地穩步發展,蔬菜瓜果、水產養殖、家禽畜牧等主導產業得到進一步鞏固。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業企業,農業組織化程度繼續提高,農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7家。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項目建設,第三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服務業增幅加快。

城鄉面貌得到改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城鎮面貌得到改善。一是順利推進新鎮區建設。建設完成了鎮便民服務中心、計生服務大樓和商住樓,鎮政府辦公大樓搬遷在即,成功引「五一超市」入駐古埠,商場大樓已開工建設。二是加強了對西大街的改造。投入2.2萬元對昌萬公路與西大街接頭處的低洼積水路段進行了改造;投入45萬元完善了西大街下水道建設和江頭史家村公路建設。三是強力實施綠化、淨化、美化、亮化和有序化「五大工程」,認真抓好鎮容鎮貌、道路交通、環境衛生、市場秩序、「五小行業」和違章建築「六大整治」,營造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平安祥和的社會環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我鎮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投入約200餘萬元對水庫進行除險加固維修;投入300萬元進行土地平整項目改造;投入700餘萬元對邱家、禁山種糧大戶的糧田進行配套設施項目建設;投入300餘萬元修建排澇灌溉設施。組織人員對鎮轄80餘座大小排灌站逐一進行登記造冊,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規範了對排澇電費的管理。同時,加強了對內河港、木九渠道、木信渠道、黃沙渠道的規範管理。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2011年度我鎮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全縣的兩次工作督查中,均排名前三位。全鎮14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群眾自籌款達120餘萬元,投工投勞折合資金達140餘萬元;六改三清四普及投入500餘萬元,改水、改廁1150戶。投資264萬元,實施路面硬化50公里;投資9.6萬元栽植果木1.6萬株。同時,有8個點完成了2012年試點村的申報準備工作。通過開展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

視頻

美麗的古埠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