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勒魯克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勒魯克鄉位於伽師縣北部(古勒魯克鄉維吾爾語,為「花園」之意),鄉政府駐阿里克庫勒村(10村),距離縣城60公里,地處克孜勒河下游,北靠314國道,西臨阿圖行的格達良鄉,全境東西長60公里,南北寬58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200米左右。[1]
中文名稱: 古勒魯克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伽師縣
面 積: 52680公頃
人 口: 29678人(2017)
基本情況
轄28個行政村,9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347戶,總人口29678人。
行政區劃
古勒魯克鄉代碼:653129209。轄28個村委會:古勒魯克村、哈尼喀村、蘭干村、亞勒古孜塔勒村、英巴格村、拜什塔木村、尤庫日拜什塔木村、阿亞格拜什塔木村、喀讓古魯克村、阿西克古勒魯克村、阿克提坎村、巴什阿勒克庫勒村、阿勒庫勒村、喀日木庫木村、闊若克村、阿恰勒村、堂力其村、阿克托喀依村、蘇巴斯提村、塔提其村、英買里村、歐吐拉拜什塔木村、阿亞格科克塔勒村、巴什阿恰勒村、庫其木拜什村、克孜勒庫木村、歐土拉古勒魯克村、庫克塔里村。
氣候
古勒魯克鄉屬於平原暖溫帶,典型的大陸性干早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量稀少,光照資源十分豐富,空氣乾燥。年平均降水量60毫米,平均氣溫在20℃。最高氣溫可達43℃,最底氣溫零下12℃,無霜期227天。屬於多風區,四季有西北風和北風,其次是偏北風,平均風速6M/S;屬於農業灌溉匹,水源主要引用克孜河高山融化雪水,該河徑流量極不均衡,自然水與農業用水極不協調,洪枯懸殊。該鄉自然條件差,土地鹽鹼重,自然災害頻繁,主要有乾旱、洪澇、冰雹、沙塵暴、病蟲害、寒流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棉花、玉米、伽師瓜等。
經濟發展
概況
全鄉總面積52680公頃,主要以農業畜牧業為主,2006年全鄉年內完成生產總值6264.4萬元,增長32.5%,其中一產5934.4萬元,同比增長33.7%;二產75萬元,同比增長36.4% ;三產255萬元,同比增長8.5%。農民人均收入1863元,增長383元。
2007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解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地區以及伽師縣九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以設施農業、畜牧業、家禽養殖業、林果業、勞務輸出等方面為突破口,努力增加農民收入。2007年全鄉生產總值達到8958.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預計達到2575元,預計增收712元。為完成以上目標,古勒魯克鄉在2007年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種植業
一是穩步推進伽師瓜產業的發展。根據該鄉實際情況,今年計劃種植伽師瓜10000畝(棉花套架子瓜8000畝,平播架子瓜2000畝)。純收入達到1600萬元,人均純收入766元,人均比2006年增收592元。二是全面推廣高密度種植,提高種棉效益。2007年全鄉棉花播種面積與2006年持平,通過加強技術指導和管理,單產皮棉在2006年的基砒上增加5公斤達到125公斤,純收入達到1375萬元。
林果業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突出特色、龍頭帶動」的原則,加快該鄉林果業的發展步伐。2007年該鄉計劃在2006年的基砒上,定植、補植紅棗10000畝。為了實現該鄉「十一五」,紅棗定植計劃,該鄉在2006年的基礎上紅棗育苗200畝,以解決該鄉紅棗苗木緊缺的現狀。按照打造精品園的思路,該鄉到2010年紅棗定植面積達到3.5萬畝,使該鄉成為「紅棗之鄉」,為該鄉「十一五」末、「十二五」初農民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該鄉還計劃生態林育苗30畝,以改善我鄉的生態環境。
畜牧業
一是擴大飼草飼料的種植面積,大力推廣微貯、黃貯、長草短鍘技術,玉米秸稈100%青貯。二是合理調整畜種畜群結構,引導農民選擇優良品種。三是抓好養殖專業戶、大戶和養殖小區建設,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計劃建立養殖小區2個,養禽專業村2個。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調動廣大農民的養殖積極性,使該鄉2007年牲畜存欄頭數達到6萬多頭、只。
勞務經濟
把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來抓。首先提高鄉幹部、村幹部、「三老人員」的思想認識,再由他們向農民宣傳勞務輸出是致富最快最好的途徑。將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組織該鄉優秀外出務工家庭對農民進行面對面的宣傳,並着力從解放思想認識和觀念問題入手,加大鄉村兩級的宣傳、教育力度,力爭2007年長期外出務工人員增加500人,達到1700人。通過經紀人和有組織的外出務工人員將達到4000人,創收577萬元,人均收入276元,比2006年增收107元。
設施農業
該鄉將成立設施農業專項領導小組,對設施農業進行協調運作。通過2006年大棚建設的示範作用,引導農民籌資籌勞,提高農民種植設施農業的積極性,使大棚數量由2006年的21座增加到526座。2006年每座大棚創收6000元,2007年新建300座大棚,力爭早竣工,早創收,每座大棚創收1500元,總收入達到45萬元,人均增收21.5元。
水土資源開發
該鄉零星地多,不便於管理。2006年該鄉對4200畝條田進行了規劃,2007年該鄉計劃規劃條田5000畝,使該鄉向現代化農業不斷邁進。該鄉計劃2007年新打抗早機井25眼,以改善該鄉的灌溉條件。2007年該鄉將利用項目資金對該鄉1200戶未通自來水戶解決飲水問題,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