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代妻子不介意丈夫納妾的原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納妾

來自網絡的圖片

古代妻子不介意丈夫納妾的原因古代的妻子之所以會容忍自己的丈夫納妾是和當時的環境以及社會所分不開的,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被推翻以前,一個男子納妾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你的經濟條件允許,你想娶幾個妾都可以的。妻子也不好多說什麼,在當時這種情況是被社會所允許的,因為在古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更多的男子納妾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生個兒子,給自己留個後代。[1]

很多正妻也就是因為自身的身體條件沒有辦法生孩子或者生的的都是女兒,她為了自己以後的生活,一般都會允許自己的丈夫娶妾生子,並且這生下來的孩子還可以自己來養,這樣未來的依靠又多了一分。此外在古代,正妻不怕小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妾在整個家庭裡面是沒有什麼地位的,主要依附於丈夫生存,正妻根本不會害怕她們。在古代有錢人的小妾是完全可以由丈夫買賣的,所以在古代娶幾個小妾都不是什麼問題。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在古代,最早形成婚姻制度的是西周時期。而在當時就已經提倡一夫一妻制了,這是從西周開始就規定下了來的,另一方面在不違反一夫一妻制的基礎上,有能力的男子是可以有妾有婢的,只要你的經濟實力能夠負擔得起就可以,但制度裡面規定的妻子只能有一個。簡而言之就是一夫一妻制是合理合法的婚姻,一般是正妻所生的子女為嫡系,其他女人所生的孩子皆為庶出,他們在古代家庭中是處於比較低的地位的。

此外對於結婚還有規定,就是「同姓不婚」這也是也古代婚姻的一個前提。最早實行婚姻制度的西周,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基於兩點:首先,長期的經驗證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男女為婚會影響整個民族的發展。其次,禁止同姓為婚,多與異姓通婚,是為了「附遠厚別」,即通過聯姻加強與異姓貴族的聯繫,進一步鞏固天下與宗法制度。這是西周時期所創設下來的規定,後來的朝代基本也都繼承過來了這些規定,這都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最後在古代的婚姻就是要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又是一個基本的原則。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在古代封建的宗法制下,必然要求由父母家長決定子女的婚姻大事,通過媒人的中介來完成。否則即是非禮非法,這種行為是不會為宗族和整個社會所認同的。所以正妻在任何時候的地位都很強大而且牢固,妾與其差距過大,很難對正妻形成嚴重的威脅。

在古代只要男子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就可以納妾,且官府也允許,並且納妾也很簡單。首先納妾不用舉行任何儀式,所以對於妾之前的情況就不可能了解得很詳細,就是因為「來路不正」,所以在家裡就不能談什麼地位,妾就類似於半個奴隸那樣的性質,妻和妾可以做一樣的事情,卻不可能有同等的待遇,更多的時候妾還會被拿出來背鍋,承受不白之冤。所以在大戶人家,一般小妾能夠擺正自己位置的,她們巴結正妻還來不及,把正妻惹火了的話,很容易就找個藉口把妾給趕走的。

其次,男子娶的妾是可以買賣與轉讓的。《唐律疏議》規定:「妾乃賤流」、「妾通買賣」。正是因為妾的「商品」身份,有時也被當作禮品。古代文人互相贈妾的情況很普遍,而且視為一種雅事。據相關史料記載,蘇東坡就曾多次將小妾送人,據說其中兩個還是懷着孕的。

最後,體現妾的地位比較低的地方就是在她死後,是不能埋入男人家祖墳的。比如清末民初,有兩個有名的人就是小妾所生的,一個是河南的袁世凱,一個是湖南的譚延闓。這二個人在當時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是,就是因為他們的母親是妾,所以死後均被家族的人拒絕遷入祖墳。最後還是由兩人使用了種種手段,才讓妾室的母親勉強入土的。

綜上所述,在古代之所以正妻不怕妾室在家庭裡面掀起什麼大的風浪,就是因為正妻的社會地位高,是官府承認,丈夫是不得隨意休妻的,必須要有正當理由才可以,所以這些生育方面有問題的正妻才會主動讓自己的丈夫納妾,因為她們之間很難構成競爭關係。[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