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今小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今小說

古今小說,是明朝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話本集,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共40卷,每卷一篇,為馮夢龍所編"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書的簡稱)中《喻世明言》的初刻本。[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 古今小說 [2]

作品別名 喻世明言

創作年代 明代

作者 馮夢龍

簡介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說》,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話小說集。它同《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一起,合稱"三言",是馮夢龍經過謹慎的去蕪取菁的遴選,編纂的宋元明話本一百二十篇小說總集,歷來被譽為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寶庫。

內容部分

《喻世明言》有作品40篇,包括三部分:一是宋元說話人的話本,二是明人的話本和擬話本,三是馮夢龍自己的作品。前兩種作品也都經過馮夢龍的加工、修改。《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簡帖僧巧騙皇甫妻》、《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是宋人話本;《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楊八老越國奇逢》、《木棉庵鄭虎臣報冤》、《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明人(含馮夢龍)的作品。

本書是具有現實主義的通俗小說,是宋元明時代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文學象徵,顯示了中國古代民間文學的水平.全書大多數作品故事完整、情節曲折,摹擬人情世能真實、刻劃人物傅神,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人物形像和雅俗共賞的奇篇。"三言"總收小說一百二十篇,每書四十卷,每卷一篇。這是馮夢龍從大量家藏古今通俗小說中"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精選出來的。

這部《古今小說》是"三言"中《喻世明言)的初版本。傳本《古今小說》扉頁有書鋪天許齋的題識,其中說:"本齋購得古今名人演義一百二十種,先以三之一為初刻雲。"且在本書目錄之前,也題"古今小說一刻"。足證"三言"的刊刻是有計劃的工作,全部完成的時間應在最後一書《醒世恆言》刊行的天啟七年(1627)。"三言"一百二十篇多為宋元明話本中藝術佳構,歷來被讀者(包括研究者)稱譽。錄得較為原初(更本色或粗略)的《清平山堂話本》、《大宋宣和遺事》,"三言"所選諸篇已是藝術上完全成熟的通俗白話小說了。因為它們是經過文人加工、創作的話本樣式的文學佳作,得到首先是廣大讀者的喜愛;因為它們把文學藝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領文壇風騷,於是文學史家給"三言"類型的作品命名為"擬話本"。

李贄是理論體系的創始者,也是倡贊投身俗文學的第一人。今知署李卓吾(贄號卓吾)評點的戲曲、小說就有(西廂記》、《拜月記》、《紅拂記》、(三國志演義》、(水游傳》、(西遊記》等多種,並就評點的作品發表了驚世的言論,為戲曲、小說大張旗幟,並把這些文字收入其主要文集(焚書》中。湯顯祖,則以其"四夢"之一的《還魂記》(《牡丹亭》)為代表,一方面充分表現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文藝觀,並為戲曲(傳奇)創作了不朽的里程碑式的傑作,於元雜劇諸品名作之後,堪稱異峰突起,把戲曲藝術又推向一個新奇的高境界。而馮夢龍更為直截了當,主張"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他十分重視通俗文學的社會效應,於(古今小說·敘》中說:"試今說話人當場描寫,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決服,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貞,薄者敦,頑鈍者汗下。

雖小誦《孝經》、《論語》,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從"三言"所以分別名之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難看出馮夢龍的纂輯遴選工作是有嚴格標準的,其於社會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確的。馮夢龍以及凌濛初就是擬話本的兩大家,而馮氏成就尚出於凌氏之右。其不可沒的功績就在於對前代通俗小說進行了一次具有總結性質的甄選、整理和潤色加工,並且付梓刊布於世。他把這些原本的璞玉碾琢得更加熠熠生輝、炫人心目;他以市井百姓的人情好惡、倫理是非為標準去演說古今故事,為中國文學的滔滔長河注入了一脈噴涌的清泉。 迄今之研究者於"三言"多從小說歷史和其主題內容的社會價值去挖掘闡釋,這無疑是必要的。但對小說之為文學樣式的另一本質屬性的藝術的研討,相比之下確乎下力太少了。究其原因之一,恐怕是語言的隔閡了。"三言"用的是明以前的"邇言"(俚語),對於今人當然有許多費解之處。於是就須掃除障礙,下一番校注的功夫。

這部(古今小說)是許政揚先生在本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校注的,至今流傳三十五年,被學界公認為定本,是他對讀書界一大貢獻。 許政揚先生(1925-1966),浙江海寧硤石人。195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中文系研究院。後執教於南開大學。致力古典小說、戲曲研究,學問功力淵博深湛,遠勝常流。文化大革命初被迫害致死,年僅四十一歲。《古今小說》校注之外,遺著編為《許政揚文存》。

內容簡介

該書名本為馮夢龍為自己編撰的幾個通俗小說選集所擬定的一個總名,故初版題為《古今小說一刻》,後增補再版,改書名為《喻世明言》。內容多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

題材來自現實生活或據歷史故事和前人小說改編而成,大多經過編輯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描寫愛情、婚姻主題的作品占突出地位。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生活,暴露社會黑暗,如《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有的反映城市中下層人民的生活,歌頌朋友間忠誠的友情,如《羊角哀捨命全交》。另像《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等作品,反映了明代商業社會發達情況及中小商人的精神面貌。亦有不少作品存有封建說教和因果報應的消極思想。是明代"話本"和"擬話本"的重要選集之一,亦是後人研究"話本"小說的重要參考資料。

原書為明天許齋刻本,藏日本內閣文庫。1947年商務印書館據拍攝照片排印。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重印。198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古今小說》名排印今人許政揚校注本。

作者馮夢龍

馮夢龍(1574一1646),明朝人,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筆名還更多。他出生於明後期萬曆二年。這時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藝復興時期,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着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在這一批文人中,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

他卒於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終年七十三歲。在這一年的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1644),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1645),阮大鉞、王思任(1646),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1647)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異族入侵的鐵蹄下夭折了。馮夢龍是南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今蘇州)人,出身名門世家,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