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未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口血未乾漢語成語,拼音是kǒu xuè wèi gān,意思是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塗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出自《左傳·襄公九年》。[1]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打仗,晉國聯合魯國進攻鄭國,鄭國見他們來勢兇猛,只好派代表公子馬非到戲地與晉國大將荀偃歃血為盟,簽訂合約。不久,楚國派兵來進攻鄭國,晉國坐視不救,公子馬非認為晉國口血未乾而不救就與楚結盟。
成語出處
《左傳·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訂盟約不久就毀約。
示例 口血未乾,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
參考文獻
- ↑ 《左傳》經典名言10句,精闢有道理,值得收藏!古典文化和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