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圖片來自搜狐網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通過描寫西施的容貌、舉止(笑倚、醉舞)、情態乃至生活環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嬪妃的生活情趣,實則以借古鑒今為警戒,影射諷刺現實的不滿,提醒唐玄宗不要國事益非、誅逐忠良、濫事征伐,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全詩不同於柔靡無力、怨而有傷的宮怨詩,它輕快流轉,風格率直、大膽、熱烈、活潑,即使情調不高,亦有豪邁之氣充溢其間。

原文

李白〔唐代〕

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台宴吳王。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東窗白玉床。

譯文

微風吹動着荷花,送來滿殿清香,姑蘇台上可見擺宴的吳王。

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嬌軟無力,微笑地倚坐在東窗下的白玉床。

賞析

  詩人通過注重描寫西施的容貌、舉止(笑倚、醉舞)、情態乃至生活環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嬪妃的生活情趣,實則以借古鑒今為警戒,影射諷刺現實的不滿,提醒唐玄宗不要國事益非、誅逐忠良、濫事征伐,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全詩輕快流轉,風格率直、大膽、熱烈、活潑,不同於柔靡無力、怨而有傷的宮怨詩。

  「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台上宴吳王」此敘景起興:荷花雖香,因風而獻媚於水殿,描繪出一幅微風吹動荷花、清香充溢滿殿的景致,詩人因望見「姑蘇台」而託言感懷吳王。可見,裘馬輕狂、狂歌痛飲的詩人,意趣高遠、超曠灑脫。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意指西施酒後帶着醉意跳了幾回舞后,嬌柔無力地微笑着倚坐在東窗下鑲嵌着白色玉石的椅子上。詩人把西子婀娜多姿、嫵媚動人的形象描繪得細緻入微,表現出美人名士、佳人才子的你情我濃、二廂情願,在開放的唐朝盡舒風雲之色。

  西施原是越溪之畔的浣紗女,出身貧寒,明代的《苧蘿志·西子傳》就曾這樣描述:「父鬻薪,母浣紗。」她本有理由選擇一種幸福平淡的生活方式,但她身處吳越接連不斷戰亂之中,而她的情人范蠡又是越王勾踐的得力謀士,在所謂的「國家大義」面前,西施不得不作出一個極其與人性相違背的選擇,遠離范蠡,被勾踐送到吳國,從而誘使吳王夫差荒淫無度,慵理國事,從此「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台上宴吳王」。最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滅吳計劃得以實現。

  此詩表現形式輕快流轉,風格率直、大膽、熱烈、活潑,不同於柔靡無力、怨而有傷的宮怨詩。詩人通過注重描寫西施的容貌、舉止(笑倚、醉舞)、情態乃至生活環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嬪妃的生活情趣,實則以借古鑒今為警戒,影射諷刺現實的不滿,提醒唐玄宗不要國事益非、誅逐忠良、濫事征伐,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48年(天寶七載)。李白流落江湖,為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勉強維持生活。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親歷大唐由盛至衰的轉變時期,所以李白的憂憤情愫極為深切,時常有抨擊時政的詩作。

簡析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通過描寫西施的容貌、舉止(笑倚、醉舞)、情態乃至生活環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嬪妃的生活情趣,實則以借古鑒今為警戒,影射諷刺現實的不滿,提醒唐玄宗不要國事益非、誅逐忠良、濫事征伐,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全詩不同於柔靡無力、怨而有傷的宮怨詩,它輕快流轉,風格率直、大膽、熱烈、活潑,即使情調不高,亦有豪邁之氣充溢其間。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