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形模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變形模量

變形模量是通過現場載荷試驗求得的壓縮性指標,即在部分側限條件下,其應力增量與相應的應變增量的比值。能較真實地反映天然土層的變形特性。其缺點是載荷試驗設備笨重、歷時長和花錢多,且深層土的載荷試驗在技術上極為困難,故常常需要根據壓縮模量的資料來估算土的變形模量。

簡介

土的壓縮模量:在完全側限條件下,土的豎向附加應力增量與相應的應變增量之比值,它可以通過室內壓縮試驗獲得。土的彈性模量:土的彈性模量根據測定方法不同,可分為「靜彈模」和「動彈模」。靜彈模採用靜三軸儀測定。彈性模量為加卸載該曲線上應力與應變的比值。 動彈模,可用室內動三軸儀測得,當土樣固結後,分級施加動應力,進行不排水的振動試驗,一般保持動應力幅值不變,振動次數視工程實際條件而定可用雙曲線方程來描述,也稱切線彈模。土的變形模量和壓縮模量,是判斷土的壓縮性和計算地基壓縮變形量的重要指標。由於兩者在壓縮時所受的側限條件不同,對同一種土在相同壓應力作用下兩種模量的數值顯然相差很大。三種模量的試驗方法不同,反映在應力條件、變形條件上也不同。壓縮模量是在室內有側限條件下的一維變形問題,變形模量則是在現場的三維空間問題;另外土體變形包括了可恢復的(彈性)變形和不可恢復的(塑性)變形兩部分。壓縮模量和變形模量是包括了殘餘變形在內的,與彈性模量有根本區別,而壓縮模量與變形模量的區別又在於是否有側限。在工程應用上,我們應根據具體問題採用不同的模量。

評價

在分析岩體變形特性時,岩體變形模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一般要通過現場試驗來確定。但利用現場試驗直接確定岩體的變形模量時,存在時間長、代價高以及試驗結果可靠性差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岩石力學專家提出了在岩體質量分級的基礎上,運用經驗公式估算岩體變形模量的方法。如應用岩體質量指標 RMR和 Q值等計算岩體的變形模量。這些經驗公式與野外試驗數據擬合較好,但運用經驗公式計算的整體塊狀岩體變形模量值都較低。為此,E. Hoek等在多年研究岩體經驗強度準則的基礎上,利用地質強度指標GSI(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來計算岩體的變形模量。並經過多次修正於 2006 年在大量現場試驗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岩體變形模量與 GSI 之間的一種新關係。[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