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葉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變葉榕
t01c2591e9a4636cefe.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522051&sid=673578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變葉榕

漢語拼音:Biàn Yè Rónɡ
別名:金不換
性味:味微苦、辛,性微溫
功能: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催乳的功效
主治:風濕痹痛,胃痛,癤腫,跌打損傷,乳汁不下

變葉榕,中藥名。為桑科植物變葉榕FicusvariolosaLindl.exBenth.的根。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催乳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胃痛,癤腫,跌打損傷,乳汁不下。[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變葉榕

拼音名:Biàn Yè Rónɡ

別名:金不換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Variolosa Lindl.ex Benth.

出處

始載於《廣州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變葉榕的根。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3-10m。小枝節間短,節上有環狀突起的托葉遺痕。葉互生;葉柄長6-10mm;托葉長三角形,長約8mm;葉片薄革質,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4-12cm,寬1.5-4cm,先瑞鈍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線微背卷;基脈3條,側脈6-10對,與中脈見成直角展出。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球形,直徑10-12mm,紅色,有小瘤體,頂端苞片臍狀突起,基生苞片3,卵狀三角形,基部合生;總花梗長4-8mm;雄花、癭花同生於一花序托內,雄花散生內壁,花被片3-4;雄蕊2-3,花葯長於花絲;癭花花被片5-6,舟狀,花柱側生;雌花着生於另一株花序托內,花被片3-4。成熟隱花果(榕果)紅色,內有卵形瘦果,花柱側生。花期6-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平原或低海拔的山地、丘陵及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根圓柱形,長短不等,直徑0.8-2cm。表面深棕色,有橫向皮孔,栓皮易脫落,露出淡紅棕色的皮部。質硬,斷麵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黃棕色,具細密同心環紋。氣微,味淡。

性味

味微苦;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催乳。主風濕痹痛;胃痛;癤腫;跌打損傷;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浸酒擦。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辛,性溫。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能。用於風濕性關節痛。腰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暑發痧、催乳、癤腫及跌打損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

  1.  變葉榕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變葉榕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