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面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面刺

雙面刺,芸香科花椒屬,本品為芸香科花椒屬兩面針。為多年生木質藤本。生於丘陵、山坡灌木叢中或山林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雙面刺

外文名稱; Glittering pricklyash

學名;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科屬; 芸香科花椒屬

形態特徵

兩面針,常綠木質藤本,高1-2m。幼枝、葉軸背面和小葉兩面中脈上都有鈎狀皮刺。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軟着生在葉軸最下端的小葉片短;小葉柄長1-4mm;小葉3-11,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11cm,寬2.5-6cm,先端鈍或短尾狀,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近全緣或有疏離的圓鋸齒,無毛,革質而有光澤。傘房狀圓錐花序,腋生,長2-8cm;花柄長1-2mm;萼片4,寬卵形,長不及1mm;花瓣4,卵狀長圓形,長約2mm;雄花的雄蕊4,藥隔先端有短的突尖體,退化心皮先端常為4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極短小,心皮4。成熟心皮1-4,紫紅色,干時表面皺褶。蓇葖果成熟時紫紅色,有粗大腺點。種子卵圓形,直徑5-6mm,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布範圍

生長環境:多生於低丘陵坡地灌木叢中、路旁等向陽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

主要價值

雙面刺味苦、辛辣,性溫,有小毒。內服行氣、止痛、解毒、祛風 化濕、活血去瘀。外用消腫止痛,入肺脾經。主治外感風熱吐瀉、風濕骨痛、食積腹痛、牙痛、跌打腫痛、陳舊性跌打腫痛、毒蛇咬傷、外治足底砧傷等

名稱

別名:崖椒、鳥不踏

潮汕地區別名:野牽牛、牽牛刺、牛刀刺、草鞋刺、刺刁根、鞋底刺、胡椒刺、花椒根、夜牽牛。外地別名稱為入地金牛、牛慍筋、紅花椒、山苧針、兩面針、、兩背針、亡山虎、入山虎等 。[1]

參考文獻

  1. 雙面刺, 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