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遼市雙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遼市雙山鎮,隸屬於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地處雙遼市東部,遼河平原腹地。東與新立鄉接壤,南與梨樹縣遼河墾區、柳條鄉相連,西與紅旗街道毗鄰,北與永加鄉興隆鎮交界。區域面積355.0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雙山鎮戶籍人口28355人。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設第五區。1956年3月,設雙山鎮(鄉級)。1958年,改雙山公社。1983年3月,分為雙山鎮與雙山公社。1983年10月,公社改鄉。1986年12月,雙山鄉併入雙山鎮。截至2020年6月,雙山鎮下轄9個社區、21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雙山鎮有工業企業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0家。[1]

中文名: 雙山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

地理位置: 雙遼市東部

面 積: 355.08 km²

下轄地區:9個社區、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榮華社區

電話區號: 0434

郵政區碼:36408

車牌代碼: 吉C

戶籍人口: 28355人(2018年)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劃歸遼源縣。

清宣統元年(1909年),設安墾局,駐鄭家屯,屬昌圖府。

清宣統二年(1910年),遷駐蒙屯班達窩棚。

民國元年(1913年),屬奉天省,後設雙山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雙山、遼源2縣合併為雙遼縣,撤雙山縣,設雙山區,屬偽雙遼縣(市)。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設第五區。

1956年3月,設雙山鎮(鄉級)。

1958年,改雙山公社。

1983年3月,分為雙山鎮與雙山公社。

1983年10月,公社改鄉。

1986年12月,雙山鄉併入雙山鎮。

2000年8月,秀水鄉併入。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雙山鎮轄榮華、富貴2個居民委員會,玉尺、三合、長發、杜力、百祿、班達、祥雲、餘糧、合親、石頭、慈惠、喬木、五棵、多稼、綠化、秀水、幸福、山玻璃、仲德、川頭、元吉2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個居民小組,97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雙山鎮下轄9個社區、21個行政村:富貴社區、榮華社區、腰坨社區、老場部社區、衙門社區、八里社區、鹿場社區、博愛社區、大理石社區、三合村、山玻璃村、元吉村、和親村、餘糧村、長發村、玉尺村、石頭村、祥雲村、幸福村、川頭村、秀水村、杜力村、綠化村、喬木村、仲德村、多稼村、百祿村、慈惠村、班達村、五棵村, 鎮人民政府駐榮華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山鎮地處雙遼市東部,遼河平原腹地。東與新立鄉接壤,南與梨樹縣遼河墾區、柳條鄉相連,西與紅旗街道毗鄰,北與永加鄉、興隆鎮交界。區域面積355.08平方千米。

氣候

雙山鎮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沛,降水偏少。春季風大,雨量相對較少;夏季炎熱,高溫多雨;秋季晴好,初霜期一般在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年年平均日照時數284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

水文

雙山鎮境內河道屬東遼河流域,流域面積350.2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雙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颱風、龍捲風等。旱災出現概率90%,一般為一年一旱。澇災出現概率為10%,一般十年一澇。大旱為4年一遇,大澇為12年一遇。大暴雨(日雨量超過100毫米)年發生概率34.2%,特大暴雨(日雨量超過150毫米)多受對流天氣或颱風影響而形成。冰雹年平均2.4次,主要集中在春季的4月下旬~5月上旬、初夏的6月上旬和盛夏的7月下旬。

交通運輸

2011年,雙山鎮有國道沈明線、省道長通線過境,其中沈明線境內長12千米,雙向四車道,通往黑龍江省明水市;長通線境內長18千米,雙向四車道,通往內蒙古通遼市。縣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30千米,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12輛、480噸位;客運汽車16輛、182座位;客運總量10萬人次,貨運總量150萬噸。

人口

2011年末,雙山鎮轄區總人口30372人。另有流動人口532人。總人口中,男性13668人,占45%;女性16704人,占55%。

2017年末 ,雙山鎮常住人口27251人。

截至2018年末,雙山鎮戶籍人口2835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雙山鎮財政總收入3691.7萬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0萬元,比上年增長18.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79萬元,增值稅117萬元,企業所得稅1l萬元,個人所得稅2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13.9%、8.7%、17.6%。人均財政收入1306元,比上年增長18%。 截至2018年末,雙山鎮有工業企業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0家。

農業

2011年,雙山鎮有耕地面積332萬畝,林地面積6.6萬畝。農業總產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18.4%,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2.2%。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生產糧食14.5萬噸,其中玉米9.5萬噸,水稻1.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西瓜、香瓜等,油料種植面積1萬畝,產量875噸;蔬菜種植面積1200畝,產量6000噸;西瓜、香瓜種植面積1200畝,產量40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0萬頭,年末存欄3萬頭;牛飼養量2.6萬頭,年末存欄0.8萬頭;羊飼養量7萬隻,年末存欄2萬隻;家禽飼養量220萬羽,年末存欄30萬羽,生產肉類3060噸,其中豬肉800噸,牛肉460噸,羊肉200噸;禽蛋1600噸;畜牧業總產值1.2億元,累計造林6.6萬畝,其中防護林5萬畝,農民住戶四旁樹木3.5萬株,水產品總產量200噸,大型農業機械62台;名優特農產品有長壽谷、綠優米等;農民人均純收入10500元。

工業

2011年,雙山鎮工業總產值2億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2.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400人,實現業增加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以糧食及食品加工為主。

商業

2011年末,雙山鎮有商業網點682個,職工200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

金融

2011年,雙山鎮各類存款餘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儲蓄7144.7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4.3%。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雙山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電影院1座,座位120個,年放映10場次,觀眾達200人次;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2萬冊。鎮文化廣場1個,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21個村利用「一室多用」形式共設有村文化活動室21個,村農家書屋13個,藏書20萬餘冊;文化大院11家,其中農民自辦文化大院3家,村辦文化大院8家;村文化廣場6個,農民秧歌隊19個,民間小劇團2個,民間演職人員10人。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人,體育場地28個。3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人。1個社區和3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6%,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遼寧、浙江四川等4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3100戶,入戶率35.3%;天線電視用戶5680戶,入戶率64.7%,電見綜合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雙山鎮有幼兒所7所(其中民辦6所,公辦1所),在園幼兒806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18所,在校生1763人,專任教師20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62人,專任教師101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7所,教育經費99.9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6.69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0.6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3%、5.95%、7.3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雙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個,其中鎮中心衛生院1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專業衛生人員48人,其中執業醫師20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1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護人員1.6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2378人次,住院手術15台次,出院病人35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35.7/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3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4%;孕產婦死亡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雙山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57戶,人數441人,支出110.4萬元,月人均208.6元;城市醫療救助10人次,支出4萬元;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428人次,支出9.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0戶,人數817人,支出90.7萬元,月人均92.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1人,支出44.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1人,支出6.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4人次,支出9.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785人次,支出15.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8.6萬元。社會福利費11.3萬元;社會服務單位1個,收養機構床位60張。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028人,比上年增加228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50人。

環境保護

2011年,雙山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5%;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1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23%,全境林木綠化率達到23.5%。

視頻

雙遼市雙山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