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又見雪花紅(楊瑩)

重新導向頁面

《又見雪花紅》中國當代作家白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又見雪花紅

——荊愛民文字印象

「我就像一棵陽光水分、養分都極缺少的小草,儘可能地省減自己的枝葉,把全部的心血傾注在那朵意定要綻放的花骨朵上,哪怕自己全身光禿禿地不長一片綠葉,只要能讓心花兒開放,哪怕是極細小極淡雅的花兒。」這是作家荊愛民的心裡話,也是他對文學事業忘我追求的一種境界。

初識荊愛民是在一本《雪花紅》散文集上。白色泛黃的書面象徵着隴東這片蒼茫的黃土高原,兩棵乾枯的樹木,一群南飛的大雁象徵着西北料峭淒冷的冬天。雪花紅是一種樹,也叫侶楊樹,長在西北山上,冬季開花,花其實不是花,是一堆堆紅色的果實。想象着,北風呼嘯,雪花飄舞的冬季,在蒼茫荒涼的黃土高山上,看到那麼一片象小珊瑚樣的紅花星星點點地在枝杈突兀稀疏中閃爍,這將是一種怎樣的美麗和壯觀的景象啊!它的可貴之處就是忍耐和等待,作者取其為文集的名字,可見其寓意。而他本人也是如此,幾十年如一日,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餘,在自己的文學田園裡默默耕耘着。只要心存希望,就不輕易放棄。

當大家都在為繁忙的生活喊累叫苦時,荊愛民卻在這紛繁的人世中,找到了自己的那片清靜之地——文學。他是一個凡人,和大家一樣,有賴以生計的工作,有妻子兒女,有愛他的親人和他愛着的親人,他首先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然後再抽出時間去圓自己的文學夢。

夢想成真,我相信成功只給那些勤奮的人。荊愛民的成功緣於他幾十年如一日對文學的堅持。他用真情做筆,用愛心做墨,寫出了百餘萬字的 文學作品,給隴東的這片黃土高原帶來了無限風光。他就是山頂的雪花紅,用獨有的傲骨詮釋着生命的真正內涵。

幾年裡,他接連出版了十多部自己的文集,散文、小說、評論……

當聽說他的又一部文集即將付梓出版,心裡很是為他高興。好多年前,看他的《雪花紅》、《妹妹在深山》……。那裡面有黃土地的至真、至 純,有對愛情的憧憬和嚮往,更有對黑白顛倒的精神救贖。他的文字就像是電視的劇本,平鋪直敘中蘊含人生的大哲理,頗有生活的絢麗色 彩。他的文章篇幅不長,卻靈氣十足。一篇篇精短的散文記錄了大西北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山有山的靈氣,六盤山以自己那龐大堅硬的身 軀抵禦着西北風的肆虐,哪怕因此而傷痕累累,面目猙獰,也絕不退縮……作者以山喻人,以西北的景色喻人。全是用一種擬人化的景物描寫 來表現出作者內心的一種情懷,對生活着的這片貧瘠的土地寄予了太多的厚望和真心的熱愛。他的文字告訴人們,土地的貧瘠不會嚇倒這裡的 人們,相反卻孕育出一種堅毅,一種西北特有的傲骨……

人是感情動物,離不開七情六慾,都有愛,只是每個人對愛的表達方式不同罷了。作家荊愛民對愛的表達方式是文字,一本書拿到手上,一頁 頁的翻開,就象是一條愛河在涓涓流淌。不管是愛情抑或是親情,皆以愛融筆。雖然文字里不多以愛字出現,但是這個字意是誰都能看懂的。 在未讀他的文字以前,我總認為他是一個只會工作和寫文的呆子,現在的認識,才發現他是一個對生活充溢着無限熱愛的人,這很難得。

愛總是比恨要好,比敢愛敢恨更有擔當。只有懂得愛,才能在愛別人的同時愛自己,愛生活。

文如其人,沒有對生活的深刻見解,沒有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荊愛民散文的特點是純樸自然,他把文字當作宣揚人性 的工具,用自己一腔的愛心美化着生活中的一切,以及大自然所有的生靈。於是在他的筆下,花草樹木、山川河流、甚至是一頭牲口都活靈活 現的出現在讀者的面前。他的文筆細膩,情感豐富,卻少有虛假的造作之詞,讓人讀來倍感親切。一個人如果能看清社會的真善美,那他就懂 得了生命的珍貴,生活的美好。正是作者的這份胸懷感動着我們這些讀者,才讓我們知道今天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千萬要珍惜!

一個真正的作家,他的筆不僅只是一種情感的發泄,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一種對這個社會正義感的宣傳和申訴,一種對黑暗和醜惡的揭露和鞭 撻。荊愛民做到了,他的筆是一支傳情的筆,把養育他的這片隴東大地做了最深情的謳歌,風土人情,民風民俗,大到悠久的文化歷史,小到 嫁女娶媳被他寫了個遍,他展現給讀者的是從古到今,幾百年前到現在的一幕幕生活畫卷,把社會的各個角落都描寫的淋漓盡致。正是這樣細 致的文字才具有更大的閱讀價值以及更加深厚的感染力。

荊愛民時刻謹記自己是黃土地的兒女,他寫出的文章都是和黃土地分不開的,從這一方面,我們看出他沒有忘本。在如今文學也沾染上銅臭的今天,立足本土,為自己生存的黃土地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是難能可貴的。

荊愛民的文字,最大的特質是自由。自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但更多的是刻意的自由,是表現給別人看的自由。散文這個體裁的自由性,恰恰 賦於了散文的不自由,因此眾多自由的不自由,使散文的散約定俗成了許多邊框。他的文章篇幅都不算太長,如果綜合起來看,就像莊浪縣城 周邊的梯田,有小麥蔬菜還有瓜果樹木,同一個季節卻有着不一樣的色彩。中國傳統里的秉賦倔犟地在他文字里生長,清純的思想像清冽的山間溪流。許多篇章從那些細微的點滴娓娓道來,也不急切,也不遲滯,也不怕你怒,也不竊於喜,那樣寵辱不驚,不為文章而文章,所成偏是好文章。

文章的作法好多種,最好的一種我以為,自作文自成章。

從一本本文集裡,我真正認識了這個西北漢子——荊愛民。四十幾個春秋,他在尋夢的路上用文字描述着生活的真善美,用博大的胸懷容納社 會的兇惡丑,讓寬容融化冰凍的愛河,讓愛充斥着生活的每個角落。在自己塑造的溫馨氛圍中去思索,去追尋心中最高,最完美的那種境界。

就如他自己說的:「朝着既定的目標,一點一點地前行,在前行的征途上,有很多的障礙,就像那萬有引力一樣,總有一種自然的力量在撕扯 着我回到那平庸碌碌無為的生活中,但我還是在前行,我不再相信奇蹟出現,卻相信有努力就有結果。雖然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不努力絕對 沒有結果。」

寫下這些文字,心裡有種溫暖的感動,為什麼,不說大家也能明白。

筆落,推窗,外面大雨傾盆,一股涼意席捲全身。就要冬天了。我的眼前立即閃現出滿樹的雪花紅,紅的那麼顯眼,那麼鮮艷![1]

作者簡介

白荷,現任平涼市作家協會理事,隴東散文協會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