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又見莫高窟 段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又見莫高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又見莫高窟》中國當代作家段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又見莫高窟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題記

敦煌,提及這個讓我魂牽夢繞的聖地,我總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己。它所散發出的歷史文化氣息早已漂洋過海,滋養着千千萬萬對東方藝術文化嚮往的人們。也許,我們早已註定了前世今生那種不可斷絕的緣份,它在呼喚着我,我在思念着她,這種相互的情感難以割捨。

鳴沙山,風沙纏綿交織所演奏出的大漠壯曲,仿佛在訴說着莫高窟久遠的故事夕陽西下,漫天飛舞的黃沙,樂樽法師駐足留下,佛法的宏大和法師虔誠的宣揚揭開了莫高窟誕生的序幕。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紛紛造像祈禱,供養人的捐造加上民間工匠的精湛工藝,莫高窟就如冉冉升起的朝陽煥發着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自此,原本熱鬧的「絲綢之路」上增添了一顆鑲嵌在大漠裡的璀璨明珠。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裡,誰能夠想到西北沙漠裡還有一片寧靜的聖地。它穿越歷史蹣跚而來,有過輝煌,有過悲傷,世界因為它的存在而感到震驚並為之折服。如今,我佇立在莫高窟前,清晨的一縷縷陽光從湛藍而悠遠的天空中直泄而下,這就是最好的歡迎儀式。遊客們都是慕名而來,而我似乎不再是以一個陌生者的身份到來。我置身於莫高窟前,隨着人群的涌動,萬千思緒如泄洪的閘門一樣難以關閉。

千百年前,位於「絲綢之路」交匯點的敦煌商業繁榮,來自東西方的商旅絡繹不絕。莫高窟先後在不同政權的風雲變幻下沒有黯淡,而是愈發的燦爛。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記載着那些朝聖人的足跡,我的耳朵似乎都能聽到他們莊重的祈禱,眼睛看到他們嚴肅凝重的表情。無數的供養人開鑿出了莫高窟的洞窟,無數的佛教徒在荒漠中瞻仰佛國聖地,正是他們的執着才給予了莫高窟的無限的生命。「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處在當下場景的人們更多的是被前人積攢的文化寶庫所吸引,人們想要目睹莫高窟的精彩,探尋莫高窟厚重的歷史文化,汲取莫高窟精神文化的營養

我步入莫高窟,按照管理人員制定好的路線行進。每一洞石窟都各具特色,每一洞石窟都吐露着自己的年代,每一洞石窟都訴說着自己的故事。婀娜多姿的天女,威武雄壯的力士,莊嚴肅穆的佛祖菩薩,各種彩塑活靈活現。牆壁上的壁畫演繹出不同的佛教故事,有的是菩薩說法,有的是飛天舞姿,有的是輪迴轉世,總之是囊括了佛家經典傳奇故事。除此之外,供養人的形象也時不時的應景出現。這顯現的是佛國聖地的特色,也是人類雕塑的創舉,更是美術壁畫精品的展覽。看上去,這些實物都是靜止的,實際上它們卻是活着的,因為它們風塵僕僕的從歷史穿越而來。

穿梭歷史煙雲而來的莫高窟,總是給予我們最光鮮的形象。還記得在西北師大求學的歲月里,我隨着導師前往敦煌研究院蘭州分院去體驗VR技術下的敦煌藝術展示。在莫高窟也有VR展示,眼花繚亂的場景,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目不暇接。畫面如此的真實,如此的絢爛,我感受到它散發的光芒,享受着它提供的文化盛宴。我不是敦煌學專業,這是一種遺憾,也是一輩子的缺失。

敦煌莫高窟就是歷史文化的藝術殿堂,也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不同歷史時期的風格展示着那個時代的特點。魏晉總是陽剛的、動亂的。魁梧英勇的武士,身披鎧甲,怒目圓睜,一副銳不可當的大丈夫氣概。「五胡十六國」的大風湧起,天下便是群雄逐鹿,你爭我奪,無休無止,可能只有威武雄壯才是硬道理。盛唐的遺風總是綿延不斷的。衣袂飄飄的女子,面孔略帶微笑,身體豐腴,肌膚雪白,柔和的飄帶伴隨着婀娜的舞姿,盡顯柔美。還有那高鼻樑,大眼睛的胡人,有文官,亦有武將。大唐氣象永遠都是盛大而繁華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創舉使得唐帝國贏得了海外諸國的朝賀,大批的異域能人紛來沓至。他們融進了唐朝的血液里,隨着國家的運轉而生生不息。五代和宋元的格調總是複雜的。西北地區在吐蕃、回鶻、歸義軍、西夏、蒙古的交替接管過程中發生了文化的碰撞,激盪的火花四濺噴射。供養人的形象展示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對於身後事的不同安排。所有的這些都是從歷史中來,然後匯聚在莫高窟,它們舞姿優美,它們威武雄壯。

歷史指揮着莫高窟發展的方向,還是莫高窟成就了歷史的經典?鐵打的莫高窟,流水的朝代。浩瀚的歷史時空里,帝王將相揮起指揮棒導演着王國的命運,因而一段段樂曲開始交響,音符所飄過的痕跡被莫高窟記錄了下來。這裡面有歡聲笑語,有感慨悲歌,時而起伏引吭高亢,時而低悶憂傷。一個古樸典雅的莫高窟經歷了歷史的風風雨雨,迎面向我們走來。它用無言的劇作展示着朝代的興衰更替,在歷史某一節點上它是一個善於變換衣飾服裝的少女。它用斑駁的畫面呈現出命運的坎坷,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裡它是一個帶着傷痕卻無比堅強的勇士,這不失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壯麗廣闊的茫茫大漠,駝鈴隨風飄零,塵封的前世被敲醒。魏晉的經營,隋唐的渲染,元明的衰老,晚清的淪陷,莫高窟喧鬧過,也沉寂過。來自其他地區的「探險家」,借着「洋唐僧」的美名,用金錢布施便能夠取走經書。風雨飄搖的多變時代,清政府的自顧不暇,在西北的大漠裡也只有「探險家」們忙碌的腳步顯得還有一絲生機。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莫高窟再次放射出強大光芒的時刻到來了!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捨棄大城市的優越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捨棄小家,遠涉西北,駐足沙漠,嚴寒酷暑與寂靜冷漠都無法抵擋他們前進的決心。也許他們初次到達這個地方,環境條件並沒有那麼樂觀,甚至是超乎想象的差。「薩埵王子捨身飼虎」的佛教故事啟發着他們奉獻的善根,「飛天」的傳奇故事洗滌着他們疲倦的內心,滿目瘡痍的文化寶庫激起了他們的憐憫之情。

莫高窟的感召是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誘惑。在這裡,它能夠讓人穿越歷史走進「心房」,所有人都能夠窺探它的玄妙,感受它在風雨滄桑後的新生。大概就是在某個時候,守望者們走進了莫高窟的心裡。這座寶庫里的灰塵並沒有遮蓋它往日的輝煌。守望者們看到了光鮮精美的壁畫,領略了力士菩薩的威嚴,這種印象深深的停留在守望者的心裡。在他們的夢中,飛天舞姿翩翩動人,然而,傷痕累累的疤痕無疑是一盆冷水,讓守望者們從美夢中驚醒。

環境因素如同洪水猛獸般沖淡了五彩斑斕的色彩,這不是最可怕的。一尊尊殘破的雕塑,似乎哭訴着自己昏暗的遭遇,而暗淡的壁畫,則是缺失不全。莫高窟的內心是傷痛和流血的。

一個從心底發出來的聲音吶喊着、挽留着,這是一種羈絆,也是一種發泄。守望者為莫高窟而瘋狂,進而折服,更為嘆息。在風沙肆虐的日子裡總會有一個聲音呼喊着、祈禱着,呼喊重生的要求,祈禱傷害的中止,盼望美好的開始。

不管是什麼原因,守望者們就像是白楊樹一樣,為莫高窟阻擋風沙的侵蝕,無論在何種條件下都能夠昂首挺胸,矢志不渝。我也更願意說敦煌莫高窟像胡楊樹一樣,千年繁榮,千年不倒,千年不腐。

「敦煌守護者」所傾注的心血與汗水使得這朵「大漠之花」更加嬌艷。就像「敦煌女兒」樊錦詩老師說的那樣:「你們要想了解樊錦詩可以去網上搜索,但是,敦煌莫高窟更需要我們去了解,去守護!」的確是這樣的!守望者應該像大海的潮水一樣,滔滔不絕,後浪追逐前浪。

敦煌學作為一門國際性顯學,唯有後人自強不息,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敦煌學在中國」的理想。敦煌的歷史源遠流長,敦煌的根扎在中國的土地上,它已經被中國大地滋養了千年,文化的根深蒂固性不會因為文物的流逝而動搖。前赴後繼的守望者們正在以新時代的科技為主力先鋒,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嚴謹的學術之風為兩翼,這種雄師列陣的勢頭正在打造着莫高窟光明的前景!

又見莫高窟,在敦煌,在夢裡,永遠在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裡![1]

作者簡介

段鵬,男,筆名狼行拂曉,河南省魯山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