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廚房裡的本草(20)王艷秋

重新導向頁面
廚房裡的本草(20)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廚房裡的本草(20)》中國當代作家王艷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廚房裡的本草(20)

身為煮婦,成天操練廚房裡的菜蔬差不多已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某一日,忽地驚覺,一個煮婦的意識應當有着辯證的中醫思維,畢竟自己統領着一家人的保健安康。

對於那些可以走進廚房的菜品食材,除了需要了解它可以做出何種花樣佐伴何種材料之外,更多時候還要關注它的脾性以及它最大功效的發揮。

大江南北恐怕沒有不識蔥的吧,蔥搭百材,調節百味,大多數菜品需要靠蔥起鍋出鍋。北方人相對來說更喜歡吃生蔥,隨便拿個饅頭玉米餅子的,就能用一根生蔥蘸醬下飯。據說最有魅力的吃法要數煎餅卷大蔥,不管是小米麵抑或是雜糧麵攤的煎餅,捲起來都帶着哏頭,吃的人牙口好,一咬一拽頭一偏,那架勢槓槓的,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在啃雞爪啥的。至於吃個北京烤鴨、京醬肉絲什麼的,那更離不開蔥的佐伴,否則,真不是那個滋味

蔥炒羊肉、蔥爆海參在火候控制上要有一定功夫,太生或太過皆不能入味,冬天裡食用要比夏天得當。蔥花油餅、蔥油卷之類的麵食,蔥也起着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世世代代傳承多年,還沒有哪一份食材能取代它在其間的地位。

非但今人食蔥,蔥也是古人的日常。唐代詩人盧仝的《寄男抱孫》里就有「乘涼勸奴婢,園裡耨蔥韭。」的詩句,說明那時古人已經種蔥栽韭菜了。大詩人陸游的《蔥》看起來則很誘人,有菜有粥有蔥香的:瓦盆麥飯伴鄰翁,黃菌青蔬放箸空,一事尚非貧賤分,芼羹僭用大官蔥。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描述的清苦生活「燕堂淡薄無歌舞,鮭菜清貧只韭蔥」,更說明了蔥是多麼平常素樸的一種菜蔬。

然說到蔥是一味中藥,恐怕就非人人皆知了。翻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其中有記載:蔥,所治之症,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氣者,血之帥也,氣通則血活矣。

通俗來講,蔥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的作用。民間多用蔥白治療風寒感冒,煎湯或煮白米粥趁熱服,效果很好。體質健壯的人甚至可以大嚼一根生蔥,辣出滿頭大汗鼻子便通了氣。蔥還可同其它中藥配伍治療身體的不適,那一時刻一下子身價百增。

蔥也有不配合不親近的主兒,像人一樣,一人難得十人心。蔥與狗肉、大棗、雞蛋、楊梅、公雞肉、蜂蜜、豆腐等諸多食物不可同吃,老祖宗留下來的知識向來有理有據,一清二白的小蔥拌豆腐看來還有點嫌疑,不知很多賓館飯店追求菜餚色香味的同時,可否考慮到食材的相生相剋?而這些分明也是我們每個煮婦要做的功課啊!

按順序說到姜。姜是美女,我的一個朋友向來都是這樣介紹自己:美女姜的姜,不是長江,也不是松花江。

喜歡姜並不因為它的藥效,也不因為它解膩祛膻本領龐大,實在是喜歡它挺立在花盆裡的姿態,很像一株清秀的竹。每當看到廚房裡的生薑自行發芽之後,都會忍不住切一塊芽頭植下。

年少時不肯食姜,聞味兒也不肯。幸好家中只有父親一人吃薑,於是三比一他敗陣,炒菜熬魚包餃子都不放姜,他想解饞就只能用醬油醃了姜塊食用,或者買些糖薑片嚼嚼。遇到家中哪個人風寒感冒,一碗熱氣騰騰的薑絲雞蛋湯是逃不過的,多半先用筷子挑了蛋花吃,裝模做樣閉了眼睛噓幾口湯水,趁人不備就將碗底遺下的姜條倒掉了。

及至年近四十,幸遇人生的很多智者,特別是精通醫理五行易學茶學的半閒大哥,向他學到很多醫理常識,漸漸開始食姜,呲牙咧嘴眉頭緊皺的,日子久了,居然欣然接受了,並且夏天常常在家中泡了米醋薑片,每天早晨吃上兩三片。

近幾年來,全民上下講養生,一款老薑紅糖水發展成為大眾寶典,功效幾何暫且不論,起碼證明了保健這個理念的廣泛滲透。

其實姜的中藥價值人人知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十月生薑小人參」、「上床的蘿蔔下床的姜,夜晚的生薑賽砒霜」等等諺語充分說明了姜在民間的親和性。

一直認為姜在廚房裡多半是配角,只起到提味去腥膩等作用,某一日在飯店裡吃到一盤薑絲炒肉,才知曉是一道傳統的淮揚名菜。然而,姜跟兔肉、馬肉是不能一起烹炒的,它們性味相反會造成不良症狀,跟狗肉也不可以,同食容易導致身體上火。很多有內熱的人過分追求姜的保健功效,結果也會不明就裡引火燒身。

秋冬季節,紅茶盛行,同樣成為大眾寶典的老薑紅茶水也在盛行,有句廣告說得好:不是每一種牛奶都叫特侖蘇,引用至此,不是每一款紅茶都適合與生薑配搭,細心研究研究,一切一目了然。

不知有沒有人曉得,大蒜在膠東地帶還有個老別稱叫「義和菜」?小時候爺爺常給我講,下館子想要吃蒜不能跟掌柜說要蒜,蒜就是散,很忌諱,要說請給來點義和菜。

同樣需要忌諱的老規矩很多,有的人認為是封建迷信。大千世界,凡事不可武斷,各人有各人的信仰,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只要行得正做得正,尺寸自有分明。

史料載大蒜是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特別是在涼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殺菌,而且能令食慾大開,深得人們喜愛。

不過,相對而言,南方人幾乎很少生吃大蒜,曾經有台灣來的花商看到我在飯桌上吃蒜,直接就高呼:小姐你太厲害了!其義褒貶全在他的眼神里了。

我們家個個都是大蒜蟲子,嚴重嗜吃,每天一碗蒜是最真實的寫照。碗是喝麵條的海碗,剝蒜就像父親的職責一樣。那時父親在碼頭上上班,每年都會托人捎回來一麻袋蒼山大蒜,連同自家種的,基本是生吃,就着生花生、煮玉米、油條、大餅,水餃、包子,拌菜一般有涼拌黃瓜、涼拌白菜心、涼拌海蜇皮里常用,偶爾也會炒蒜片,半面半脆,香香的,吃光了再去集市上買。近年來又迷上了自製糖醋蒜,蒜的開銷大過家常白菜土豆了。

現在流行烤大蒜,在燒烤店裡,什麼都烤,辣椒茄子韭菜金針菇,換換口味也是蠻刺激的。某一天忽然看到一段文字剖析烤大蒜的危害,心有戚戚然。遂想到此前經年,我們家吃蒜基本都是整瓣的生吃,後來有資料說大蒜應該搗碎了吃對身體才有好處,於是家裡的蒜便一半一半,一半生吃,一半搗蒜泥,忙活得父親不亦樂乎。

大蒜作為中藥使用在日常里少見,很多民間流傳的土法偏方漸漸失傳,說來也不算失傳,而是不得信任。究其原因難說一二,感覺有很深的斷層隔閡着一代又一代。大蒜本領很大,它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解毒消腫、殺蟲止痢、降血脂降血壓、抗腫瘤抗突變、保肝降糖、提高細胞免疫作用等許多功效。翻開古籍《別錄》、《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日華子》、《滇南本草》、《名醫別錄》等書卷,內有各種大蒜功效的記載。但是有一點很關鍵,任何有效的食材其生長環境條件都以自然原生態為上。

前幾年流行「炒大蒜」,一斤大蒜值一斤肉,貴得離譜,真是「蒜你狠」,一般人家都難免縮口少吃,最終「蒜你完」,盲目跟風囤到最後的只能虧本大甩賣,市場經濟的風雲也許真沒有天氣預報可言?……

香菜

香菜是小名,學名要稱芫荽,念起來稍微有點咬嘴,不如喊小名順口,帶着親切的鄉土味兒。

說到香菜,第一反應就是香菜種子,細細碎碎的有點像小花椒。播種之前需要把外殼搓開,然後才能下種。搓香菜種子的時光是最醉人最美好的時光了,那種沁人心脾的香無以比對描述,什麼鼠尾草與檸檬香、鈴蘭香的統統不對,它是那麼令人迷醉,染滿指尖,經久不散,讓你暈暈地陷進一場戀愛般曼妙的場景中。

香菜種子是配製咖喱粉等調料的原料之一,也是肉製品特別是豬肉香腸常用的香辛料,還可以用於食用香精中,提取調配香精的原料。每當面對這命名大言不慚的菜蔬,我都替人着急,一個拒絕食用香菜的人該會有多虧。

最愛素炒香菜,咀嚼起來七竅生香,仿佛人心也被香氣滌過,淡雅地甘願俯身去與一畦畦香菜把酒言歡。添加肉絲又是另外一番風味。去山東淄博一帶出差,有一道菜好像叫「米燒羊肉」,實則就是切碎的香菜梗加紅尖椒與羊肉丁煸炒,配上一疊薄餅可包卷,一旦入口欲罷不能。

做家常羊肉湯,最不能缺的是香菜,各種花名的拉麵牛肉麵也依仗香菜的幫襯才美味大增。至於諸如老虎菜、涼粉等涼拌菜,香菜一入大有喧賓奪主之勢,鐵鍋魚加餅子起鍋前要撒點香菜才夠土夠接地氣,香菜,香菜,真是物如其名,香香餑餑一樣處處受寵。

仿佛空氣里都飄蕩着辛香地想着香菜的諸多好,一轉身發現它竟然跟豬肉、黃瓜、動物肝臟不搭,偷偷汗一把,廚房裡曾經為所欲為地給它們相會過,下次不敢了。

古人對香菜的看法是「辟一切不正之氣」,《本草綱目》里講香菜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醫林纂要》里講香菜「生散陰氣,辟邪氣,發汗,托疹」,傳統中醫常見方是用香菜主治麻疹不透,飲食不消,納食不佳等症。

我也有秘方告訴你,每天聞聞香菜的香,讓它成為舌尖上的回味,它會提升你的陽氣,增加你的正能量,給你帶來更多的快樂哦!不信你試試!

廚房裡的本草太多了,茴香、紫蘇、山藥、蓮藕、秋葵、香椿、百合、魚腥草,還有很多僅僅作為調味品或者煲湯使用的肉桂、八角、陳皮、花椒、香草、薄荷、枸杞、人參、當歸等。藥食同源,只要我們有心,用心安排平凡的生活,把這種勞作上升成打造幸福階梯的堅實一步,持之以恆,我們就不枉煮婦這個角色,我們就能聞到生活里濃稠的蔥香,聆聽到幸福開花的妙音![1]

作者簡介

王艷秋,山東省榮成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