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廈門散記(江繼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廈門散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廈門散記》中國當代作家江繼祥的散文。

作品欣賞

廈門散記

我以前經常去廈門,廈門給我的感覺是美麗、清新、溫馨、文藝、國際化,同時也是一個經濟發達、注重生態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城市。

廈門作為美麗的濱海城市,有着「東方夏威夷」的美稱。城在海邊,海在城邊,青山綠水,碧海藍天,這些千百年來的景象始終未變,交相輝映,相映成趣。這裡四季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綠色的植被和多彩的花卉掩映着整個城市。這裡空氣清新、生活舒適,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和諧交融。這裡有「海上公園」的鼓浪嶼、「濱海花園」的環島路、「南方之強」的廈門大學、「商業活化石」的中山路步行街等等等等。

鼓浪嶼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小島, 與廈門一衣帶水,隔海相望。鼓浪嶼因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而聞名。登上鼓浪嶼的最高點日光岩,島上的風光一覽無遺,海礁嶙峋,岸線迤邐,山巒疊翠,峰岩跌宕。鼓浪嶼四季如春,氣候宜人,無車馬紛擾,處處鳥語花香,像一顆璀璨的海上明珠,鑲嵌在廈門灣的碧海綠波之中,不愧為「海上花園」。

鼓浪嶼至今完好地保存着一千六百多幢中西合璧、風格各異的建築。這些建築風格多樣、形式豐富、裝飾精緻,有着「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走在安靜的小巷,看着古老的院牆、玲瓏的屋檐、精緻的陽台和門前族長的小草、窗畔綻放的花朵,傾聽自己的腳步聲在寂靜中迴響,即使心中再有什麼煩惱,也都被這個溫文爾雅的環境所淨化。

鼓浪嶼又名「鋼琴之島」。這裡有國內首家、世界一流的鋼琴博物館。鼓浪嶼一直保留着音樂文化的傳統,島上一半多居民家庭備有鋼琴,無不體現出這個鋼琴之島特有的魅力。走在幽靜的老房子旁,幾乎聽不到什麼聲音,惟有優美的鋼琴聲從各種風格的小樓和爬滿翠綠的牽牛花或紅彤彤的三角梅的牆垣中緩緩流溢而出,在小島上空久久飄蕩,如流水般悠揚,絲絲滑滑流淌於耳畔,讓人陶醉其中、沉浸在唯美的意境中。

走在鼓浪嶼島上,舉目四望,滿眼的樹木蒼翠,花團似錦,藍天碧日,海上波浪翻騰,眼前湧現出一片片勃勃生機;高大挺拔的棕櫚樹、椰子樹矗立海灘直衝雲霄,在陽光的照射下,樹葉間透出點點金光,好一派南方島國的旖旎風光;綠蔭中掩映依勢而建、錯落有致的一棟棟別墅,讓整個小島變得高貴典雅;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向岸邊湧來,不停的拍打着幽黑的礁石,濺起陣陣浪花;海面上帆船點點,金光閃閃,一幅充滿詩意的畫面,讓人心生嚮往;一對對站立在礁石邊拍着婚紗照的情侶,在融入海天一色美景的同時也在演繹着海誓山盟的皈依。

走在鼓浪嶼幽深的路上,耳邊沒有塵世的嘈雜,沒有汽車喇叭與機器轟鳴聲。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只有載人觀光的電車,但坐者寥寥無幾,也許大家不約而同的都在體會這裡的自然舒適和慢節奏。這裡沒有噪音,沒有污染,卻有着無比的清靜和自由。

鼓浪嶼日光岩並不算高,但遠遠望去,山頂卻像戴着皇冠聳立在藍天白雲之間,茂密的森林,裸露的山石,拾級而上的台階,十分壯觀。沿着陡峭狹窄的石階登上日光岩,整個廈門盡收眼底,綠樹疊影,高樓林立,屹立在海邊的雙子塔猶如兩座熠熠生輝的巨大鑽石,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彰顯着廈門現代建築的雄偉與壯美,象徵着城市向海而生、向海而榮。

廈門環島路是一條美麗的海岸公路,它沿着廈門海岸線蜿蜒伸展,長達幾十公里。環島路沿途有眾多精彩的景點,每一處風景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令人心馳神往。這裡匯聚了蔚藍的大海、金色的沙灘、翠綠的草地、紅色的跑道、銀灰色的公路,還有林立的亞熱帶樹木、簇擁繽紛絢麗的花海,構成一幅幅自然的調色板,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饕餮盛宴。這裡連接了許多靚麗的景點,有曾厝垵、黃厝沙灘、廈門大學等等,串連了五彩繽紛的海濱城市風光。

踏上環島路,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讓人感受到一種無比廣闊的寧靜,海風吹拂着臉龐,送來一股股清爽的氣息。這裡沒有城市繁忙的喧囂,沒有高樓大廈的遮擋,只有大自然的恩賜和美麗純淨的海岸線。

清晨或傍晚,環島路是最適合騎行的時候。無論從哪個位置開始,這裡的每一處都可以成為起點,只要順着環島路一路前行,可以欣賞到壯麗的海景、細膩的沙灘、連綿的山巒、生機盎然的花草樹木以及獨具特色的城市風光。可以看到海浪拍打着海岸,白鷺在海面展翅翱翔,人們在沙灘上盡情嬉戲。

在環島路的海岸線上,曾厝垵是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小村莊。曾厝垵最早是一個漁村聚集地,自宋朝開始就有人在這裡居住和捕魚。隨着時間的推移,曾厝垵漸漸形成一個規模較大的村落。

曾厝垵的獨特建築風格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最多的建築是紅磚古厝和南洋風格的番仔樓,在這裡可以看到大量的紅磚、青石和花崗岩被運用到建築中,形成醒目的對比效果。曾厝垵的建築形式多樣,有的採用傳統格調,有的融入西方風格,呈現出一種土洋結合的建築風情。

除了建築風格外,曾厝垵還有豐富的文化特色。曾厝垵是一個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地方,在這裡可以欣賞到精緻的漁民畫和其他藝術作品,體驗到獨特的漁民文化。這裡保留了許多華僑遺留下來的痕跡,如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雕等,體現了曾厝垵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有家庭旅館、青年客棧、富有情調的咖啡餐廳、個性小店等等,是一個集文化藝術、商業和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社區。

曾厝垵有着豐富多樣的美食和特色小店。在這裡,可以品嘗正宗的閩南口味,享受廈門的美食文化,購買精緻的小商品。在曾厝垵的小巷中漫步,逛一逛各種小攤,尋找心儀的美食,還可以看到一些特色小店,這些小店不僅有別樣的裝飾風格,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商品,充滿了藝術氛圍和視覺的美感。

黃厝海灘是環島路上的一顆明珠,是廈門最美的海灘之一。在廈門所有的海灘中,備受青睞的還是黃厝海灘。黃厝海灘的地理位置優越,位於環島南路的黃金地段,不論是生態環境還是在水質方面都要比其它沙灘略勝一籌。黃厝海灘屬於外海與內海相對流的夾角位置,所以水質的自淨能力比較強。即便是陰雨天氣,黃厝海灘風光依舊很美。黃厝海灘最美的部分莫過于海面與陸地交界處的大石頭,這些毫無規則地散落在海灘上的石頭成為黃厝海灘最美風景線之一。

站在黃厝海灘,放眼望去,你會被那寬廣無垠的海面所震撼。天空與海面交接處,形成一道美麗的弧線,仿佛是天地間鑲嵌璀璨奪目的藍寶石。海灘上形狀各異的礁石,好像是大自然饋贈的藝術品,讓人不禁想要去觸摸、去感受。

晴空之日,耀眼的陽光照射在沙灘上,沙子被曬得熱乎乎的。沙子很細、也很柔軟。捲起起褲腿,光腳走在鬆軟的沙灘上,細細的沙子在腳趾間摩梭,感到有些痒痒的。拾着貝殼,堆着沙城堡,吹着海風,追逐浪花,聽着海浪聲,在淺淺的海水中嬉戲和游泳,讓人感到痛快淋漓、感到輕鬆愉悅。

海上風起,浪花在空中短暫停留後,隨着陣陣海風,揚揚灑灑的飄落下來,白白點點,閃閃忽忽,猶如天空撒下的細碎珍珠。滾滾白浪漫上金色沙灘,鑲成一條蜿蜒的白色花邊。海浪把各種玲瓏奇巧的貝殼和晶瑩閃亮的海礫石從海里卷上來,給海灘繡上無數朵金銀花飾。

清晨,坐在黃厝海灘,一邊舒適的吹着海風,一邊安靜地等着太陽升起,慢慢感覺到海邊日子的靜好。黎明的黃厝海灘仿佛被罩上了一層薄紗,朦朧的樣子特別幽美。隨着太陽從海平面緩緩的升起,黃厝海灘迎來了一天中最絢麗的時刻,天空逐漸被淡淡的粉色光暈籠罩,金色的陽光灑滿海面,將海灘渲染成一幅溫暖動人的畫面。

傍晚,來到黃厝海灘,夕陽的餘輝灑下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海的盡頭,染紅了遠方的天際線。海水與天空的顏色交融在一起,將整個沙灘映染成一片金黃。海浪拍打着岸邊,輕輕地撫摸着細軟的沙灘,又依依不捨地退回,讓人感受到大海的溫柔。沿着沙灘悠閒漫步,欣賞這迷人的美景,仿佛置身於人間天堂。

廈門大學位於環島路海濱,是中國最美麗的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重點建設的一所知名高校,被譽為「南方之強」。廈門大學背靠青山,面朝大海。從空中俯視,好像一幅「校在海中,水漾校園」的巨幅畫作,形成特有的山海交融氣勢與山水互抱的學府風光。中西合璧、恢弘大氣的校園布局與建築群,蘊含着廈門大學面向世界的高遠志向與宏偉願景。

廈門大學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的建築既蘊涵着強烈的閩南鄉土情結和中國傳統的風水觀念,又體現着因地制宜的建築構思和多元融合的創新精神,個性鮮明,風格獨特,成為中國近現代校園建築的典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走進廈門大學,一座座紅色屋頂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仿佛走進一個大公園,茂盛的樹木,蔥鬱的熱帶植物,鮮艷的花草,開闊的草坪,碧波蕩漾的湖面,風格各異的建築。一幢幢擁有自己名字和歷史的建築依次出現,中式的屋頂和淡雅的磚牆,構成了廈門大學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高大的榕樹遮天蔽日,給過往的行人灑下片片綠蔭。美麗的鳳凰花一片火紅,如一團團烈焰在樹冠上燃燒,十分壯美。

廈門大學最有特色的兩個建築非常引人注目,一個是高高聳立的頌恩樓,一個是氣派非凡的建南大禮堂。這兩座樓都是廈門大學的標誌性建築。

頌恩樓在藍天白雲下顯得格外醒目、清新典雅、高大氣派。頌恩樓是廈門大學校友丁政曾及夫人捐資所建,1998年開工,2001年竣工。樓高共21層、98.5米,代表廈門大學1921年建成,象徵「985」工程。頌恩樓旨在頌揚母校教育和栽培之恩,其設計融合了閩南古民居的飛檐翹脊屋頂和西式的白牆石柱屋身結構,形成特有的「嘉庚建築風格」。頌恩樓牆面鑲嵌的藍色玻璃,與天空的顏色協調一致,既亮化了建築外觀,也增加了整體的色彩美和線條美。

建南大禮堂於1952年開工,1954年竣工。是陳嘉庚先生親自參與設計和督建。建南大禮堂建築結構精細巧妙,脊拱檐飛、白牆長窗、屋瓦行行,特大的張燈結彩,垂珠彩簾圖案的點綴,成為古今、中西相結合和博採眾長的一大奇特景觀。建南大禮堂是廈門大學最大的禮堂,能容納4000多人。建南大禮堂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建築風格,氣勢宏偉,讓人為之讚嘆。

經過頌恩樓,映入眼帘的就是芙蓉湖。寬闊的湖面,潔淨透明,清澈見底。陽光照耀下的湖水,宛如一面明淨的鏡子,反射着粼粼波光。湖中悠閒的天鵝,在怡然自得的享受靜謐的時光。湖邊綠樹環繞,高大挺拔的鳳凰木和周圍風格別致的建築相互映襯,使得整個校園變得更有活力、更有朝氣。芙蓉湖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廈門大學的校園裡。

廈門中山路步行街,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是一段承載百年歷史文化的老街。自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廈門開埠,中山路便成為廈門城市繁榮的起點,這裡匯集了南洋騎樓、閩南大厝、西式建築等豐富多元的建築形態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以來是廈門經濟文化和商業貿易中心,素有「廈門商業活化石」之稱,享有「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南洋風情商業街」等諸多美譽。

中山路保存下來的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和閩南街市風情,見證了廈門城市的歷史變遷,留下許多寶貴的文化記憶。如今中山路步行街,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條名店名品雲集、經營種類齊全、人流物流集中的歷史文化名街。

這裡保留着眾多的文物古蹟,有小走馬路、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新街禮拜堂、江夏堂等等,至今還有着較為完整的近代歷史風貌,歲月的洗禮給斑駁的牆體與老舊的木窗增添了幾份厚重和神韻。中山路步行街的建築以騎樓為主,這種建築風格起源於南洋,結構至少在兩層以上,一層沿街部分向里後退,後退的地方可以遮風擋雨和防止太陽的照射。騎樓樓面以乳白色為主,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元素,呈現出端莊典雅的氣質。

中山路更是本土品牌的集散地,光華藥店、金鷺首飾、好清香大酒樓、黃則和花生湯等許多廈門老字號店鋪,成為中山路上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到「老字號黃則和」來上一碗香濃的花生湯,軟糯綿密,甜而不膩,口感絕佳,這是一個堅守七十多年的老店,至今依然保持着純正地道的味道,讓慕名而來的遊客留下難忘的舌尖記憶。

夜晚的中山路步行街被各色燈光點綴着光芒,顯得格外迷人和夢幻,仿佛置身於童話王國一般。閃爍其間的LED燈,將整條街裝扮得流光溢彩、五彩斑斕。琳琅滿目的商店、各種閩台特色小吃,構成了中山路步行街繁華的商業夜景。夜晚的中山路步行街,人潮湧動,熱鬧非凡,行走其間,仿佛穿越在古上海十里洋場。

廈門每一處都有風景,每一處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讓人感受到舒適和愜意,廈門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1]

作者簡介

江繼祥,筆名大江東去、江影沉香、江晚莫愁;網絡詩人,發表詩歌七百多首,擅長寫舊體詩;業餘作家,發表散文、短篇小說等四十餘篇,有一部長篇小說發表;高級工程師,在國家和省級期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