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鞘亞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鞘亞目(Archostemata)是鞘翅目下的一個亞目。僅包括一總科——長扁甲總科 Cupedoidea,亞目下總計5科,微鞘甲科(Crowsoniellidae)、長扁甲科(Cupedidae)、眼甲科(Ommatidae)、復變甲科(Micromalthidae)、侏羅甲科(Jurodidae)約50種昆蟲。見於樹皮下或腐木中,全世界已知不足30種。[1]
分類
分類地位:昆蟲綱(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原鞘亞目
原鞘亞目下有五個科:
- 微鞘甲科(Crowsoniellidae),以著名的鞘翅目學家Roy Crowson命名的一個科,這個科目前僅知一種:Crowsoniella relicta Pace, 1975。與多數原鞘亞目昆蟲不同,微鞘甲體表十分光滑,呈紅棕色。觸角短粗,端部膨大,前胸背板前角具容納觸角的凹陷,複眼也十分的特別。
- 長扁甲科 Cupedoidea,長扁甲科是原鞘亞目中多樣性最高,分布最廣,也是原鞘亞目中最為常見,為人熟知的類群。全世界已知約40種,五大洲均有發現。長扁甲特徵顯著,體被明顯的鱗片。複眼大而圓。上顎較為發達,具外顎葉。觸角長,停歇時常併攏向前。鞘翅具大而明顯的窩狀刻點,十分特別。中、後足在受到驚嚇時會縮入腹部下方。
- 眼甲科 Ommatidae Sharp and Muir, 1912(= Ommadidae),眼甲與長扁甲有些近似,但下顎葉退化,觸角較短,體表同樣被鱗片。相較於長扁甲,眼甲現生種類稀少很多,分布也很窄,全世界僅知2屬6種,眼甲屬Omma 中的4種分布於澳大利亞,Tetraphalerus 屬的2種分布於南美的阿根廷。與長扁甲食性相似,眼甲的成蟲與幼蟲同樣棲息於朽木中,眼甲屬在澳洲多被發現於桉樹枯木中。
- 復變甲科 Micromalthidae Barber, 1913,復變甲或許算是鞘翅目甚至昆蟲綱中生活史最怪異的那一檔的昆蟲,目前僅知美國的一種:Micromalthus debilis LeConte, 1878。外形上看像是隱翅蟲與擬花螢的結合體,其生活史卻大有千秋,幼蟲就有三種形態,分為步甲型、天牛型與象甲型幼蟲,當復變甲的卵孵化後是活躍的步甲型幼蟲,之後蛻皮變成天牛型幼蟲,天牛型幼蟲有3條「進化路線」:① 直接化蛹,羽化成雌性成蟲。②發育為雌性幼蟲,孤雌生殖,卵胎生產生一定量的步甲型幼蟲,步甲型幼蟲繼續之前的路線。③發育為產雄個體,產下一粒卵,卵孵化為象甲型幼蟲,之後化蛹,羽化為雄性成蟲。
- 侏羅甲科(Jurodidae),現生的侏羅甲目前僅知一種:Sikhotealinia zhiltzovae Lafer, 1996,唯一一頭標本發現於俄羅斯遠東森林的一個小木屋的窗台上,當時已經是蟲屍了。此前通過該種建立了獨立科Sikhotealiniidae,但之後發現其與侏羅紀化石中的侏羅甲科Jurodidae 極為相似,便歸入其中作為侏羅甲科的唯一現生種。[1]
特徵
體型都是中小型,甚至微型。體表常被鱗片,多具許多隆脊與刻點。前胸常有一發達而裸露的側板。多數種類的後足基轉節(trochantin)異常發達。跗節5-5-5式。[1]
特點為前翅有背側縫;後翅有小縱室;後足基節不固定在後胸腹板上,能活動,第1可見腹板不完全被後足基節分割開。幼蟲無尾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