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生動物學分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原生動物學分會成立於1981年5月,掛靠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生動物學分會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原生動物學的學科發展,並在科學技術普及和科技下鄉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目前會員人數已由建會之初的119人發展到500餘人,其中研究員、教授占17%,副研究員、副教授、高級工程師[1]占19%。形成了幾乎涵蓋所有原生生物學分支領域的研究隊伍,並在纖毛蟲原生動物細胞學、分類學、基因組學、寄生蟲學、致病原蟲分子生物學、流行病學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勢團隊。

機構簡介

學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全國性學術討論會,每四年召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並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現已召開過十次會員代表大會並組成了十屆理事會。從2014年開始,為了增強原生動物學青年學者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學會於全國性學術討論會的次年增設中國動物學會原生動物學分會青年學者研討會,至今已召開過3次,並於2016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學家論壇項目支持。

學會在近40多的探索、交流過程中,組織相關專家編寫了多部論着。其中寄託了我國原生動物學界幾代學人的希望、凝聚了25位專家心血的《原生動物學》於1999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此外,自學會成立以來,多份專着或譯着:《拉漢原生動物名稱》(1986)、《原生動物生物化學》(1990)、《原生動物學實驗技術》(1991)、《原生動物學概論》(1991)、《原生動物學專論》(1999)、《海水養殖中的危害性原生動物》(2003)、《中國黃渤海的自由生纖毛蟲》(2009)、中譯本《原生生物學》(2007)(自Hausmann et al., 2003)、《緣毛目志》(2016)、《腹毛類纖毛蟲的細胞發生模式》(2017)和《南海纖毛蟲圖譜》(英文版,2019)等也先後出版

學術交流

學會非常重視國際學術交流,組織會員參加了1981年以來的歷屆國際原生動物學大會(ICOP),並於2005年(廣州)成功主辦了第12屆國際原生動物學大會;另外學會分別於1986年(上海)、1997年(深圳)和2006年(武漢)成功主辦了第2、5、7屆亞洲纖毛蟲生物學會議(Asian Conference of Ciliates Biology),於2018年(廣州)主辦了第三屆亞洲原生生物學大會(Asian Congress of Protistology, ACOP)。同時學會還與國際原生生物學家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rotistologists,ISOP)等多個國際相關組織保持着密切聯繫。我國原生動物學家們的工作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同和讚許。國際原生生物學家協會還先後授予張作人、倪達書、沈韞芬等為名譽會員稱號。學會副理事長宋微波教授當選為ISOP五人組成的大執委(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s at Large)。學會會員中先後多人次獲得國際原生生物學家學會頒發的「The John O. Corliss Award」、「Ciliate Cravat Award」等國際獎勵。目前,本學會中ISOP個人會員已達30餘人,學會五位會員受聘於原生動物[2]學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兩家專業刊物之一的《真核微生物雜誌》新一屆編委。

(第十屆)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介紹:

主任委員 :宋微波

副主任委員:陳曉光 倫照榮 繆煒 文建凡 張西臣

秘書長 :繆煒

(第十一屆)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介紹:

主任委員 :倫照榮

副主任委員:陳曉光 繆煒 文建凡 張龍現 張西臣

秘書長 :繆煒

通信地址: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南路7號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