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歷城區,隸屬山東省濟南市,位於濟南市區東、南部,南與泰安市泰山區、岱嶽區。北倚濟南市濟陽,東接章丘區。西與長清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相鄰,地勢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地貌類型依次為南部山地丘陵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北部臨黃平原帶, 區域總面積1298.57平方千米。
2019年,歷城區常住人口81.76萬人。 截至2020年6月,歷城區下轄17個街道。 歷城區駐有山東大學、山東建築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等各類高校、科研院所20多家。 歷城區是中國工業百強區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19年,歷城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8.28億元,增長5.37%。其中稅收收入97.38億元,增長5.21%,稅收比89.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0億元,增長9%。進出口總額67億元,下降33.7%。城鎮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5%。 [1]
中文名歷城區外文名Licheng District別名齊魯首邑行政區劃代碼370112行政區類別市轄區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地理位置濟南市中部面 積1298.57 km²下轄地區21個街道政府駐地山大北路47號電話區號0531郵政區碼250100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人口數量81.7 萬(2019年)著名景點紅葉谷,四門塔,九如山,辛棄疾故居,洪家樓教堂等機 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火車站濟南東站車牌代碼魯A
目錄
位置境域
歷城區位於濟南市區東、南部。介於北緯36°19′~36°53』 和東經116°55′~117°22『之間,南依泰山,與泰安市泰山區、岱嶽區接壤;北臨黃河,與濟南市濟陽區相望;東接章丘區。西與長清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相鄰。東西寬40千米,南北長63千米,總面積1298.57平方千米。
地質
歷城區南部山區為泰山褶皺山地的北翼。南翼斷陷,北翼形成單斜構造,即由泰山向北的頂面,保持微向西北緩傾單斜面的原始形態。南部山丘多系太古代片麻岩構成。向北的山丘為寒武紀和奧陶紀石灰岩構成。山前平原廣泛覆蓋着第四紀沉積,其下為石灰紀灰岩,在灰岩地段內有大量火成岩侵入 , 形成岩體、岩床、岩牆等結構,奠定了歷城地質構造基礎。
地形地貌
=== 歷城區地勢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地貌類型依次為南部山地丘陵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北部臨黃平原帶。
==氣候
歷城區境內屬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燥少雨,多西南、偏南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秋溫高於春溫。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多東北風。多年平均氣溫14.3℃,多年平均降水量665.7毫米。
土地資源 =
歷城區土地資源總面積1298.57平方千米,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4個土類,10個亞類、16個土屬、51個土種。
礦產資源
歷城區主要有鐵、煤、花崗石等。 其中,濟南青、柳埠紅花崗岩儲量為4億多立方米。
水資源
歷城區水資源為1.69億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資源量5172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資源量7159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歷城區主要樹種14科,其中經濟林主要為果樹,有20個屬、461個種、500餘個栽培類型。草本經濟作物有1個屬、2個種、10個品種。草種有150餘種,藥用植物有60科、200多種。魚類有13個目、20個科、41個種,水生物400餘種。野生植物150種, 野生動物主要有杜鵑、麻雀、啄木鳥、喜鵲、黃鼠狼、狐狸、獾和狼。 截至2019年,歷城區常住人口81.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0.55萬人,城鎮化率86.29%。有回、滿、蒙古、朝鮮等39個少數民族,人口6000人。
風景名勝
四門塔
四門塔,位於神通寺遺址的東南,青龍山南麓,金輿谷南口。建於隋大業七年(611年),是一座用青石砌成的亭閣式單層塔,平面作方形,每邊長7.4米。四面各有拱門,俗稱四門塔。1951年,山東省文管會對塔做加固處理。1964年,設立保護標誌,劃定保護範圍,並建立文管,設專人負責管理。 2014年7月21日,四門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城革命烈士陵園
歷城革命烈士陵園,建於1955年,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鮑山街道( 原王舍人鎮 )大王山 ,占地面積260餘畝。園內共安放烈士1790名,其中有名烈士975名,無名烈士815名,大多是濟南戰役中英勇犧牲的華野九縱解放軍指戰員( 1302名 ), 是濟南市第二大烈士陵園。2015年1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 歷城區委區政府從2003年起 ,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 ,對歷城革命烈士陵園進行改造建設,新建高15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 2004年,建設歷城革命烈士紀念館 。館內以圖片展板的形式記載展示了歷城人民在黨的領導下 ,從第一次革命戰爭、第二次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的革命戰鬥歷程。
洪家樓天主教堂
洪家樓天主教堂(Hongjialou Cathedral)全稱洪家樓耶穌聖心主教座堂,一般簡稱洪樓教堂。教堂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區東部,歷城區花園路洪家樓3號。 東鄰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洪樓廣場北側,以洪家樓村而得名。 洪家樓天主教堂是利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籌建的,由奧地利龐會襄修士設計、中國勞工承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開工建設,歷經3年多時間,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5月竣工。整個建築坐東朝西,立面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平面呈「十字形」,象徵着天主耶穌受難的十字架。建築面積約2600平方米,教堂大廳可容納千人進行宗教活動。 洪家樓天主教堂建成時,是濟南市也是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天主教堂。 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