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歷史之謎:北京的中軸線「跑偏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軸線

來自網絡的圖片

歷史之謎:北京的中軸線「跑偏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29個由煙花製成的大腳丫,從天安門廣場燃起,沿着北京的中軸線前行,將北京奧運會帶到了主場館鳥巢。可以說,奧運的腳步能夠象徵性地穿越一個城市的中軸線,在奧運開幕式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北京中軸線不僅見證了北京城的變遷,同時也讓全世界的人記住了北京獨特的古都風貌。[1]

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經正陽門天安門太和殿,北到鐘鼓樓,全長7.8公里。傳統的思想認為北京中軸線呈正南正北的走向,與地球子午線重合,而地球本身是圍着南北的軸心,自西向東自轉,北京中軸線就代表了地球上最原始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北京城的一次施工當中,人們在後門橋的河泥里發現了一個石老鼠,在前門附近的河裡,發現了一個石馬,在我國古代的紀念中,老鼠代表子,馬代表午,根據北京城的建築特點,人們認為石鼠和石馬是北京中軸線的標誌物,從而更加確信,北京中軸線與地球子午線重合,呈正南正北走向。

然而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在一次對北京航空影像圖的觀察中卻驚奇的發現北京中軸線好像和子午線有一些偏離:

「當我看這條線由南向北延伸的時候,我就不知不覺地頭有點歪,這才發現這條線不是正南正北的,和正南正北的線有一個夾角。

這個驚人的發現讓這位專家覺得幾乎不太可能,因為北京中軸線呈正南正北與子午線重合的觀點古來有之,漢字「中」從甲骨文開始就從字形上以中間的軸線為標準,左右對稱,暗合了儒家思想「居中為尊」的傳統觀念。雖然中國歷史上並沒有以「中」字為國號的朝代,但是幾千年來生活在這篇土地上的人們一直稱為「中國」,以表示「至中至正」來源於上天的授命,自已因為處於天下之中而得到統治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中」、「正」的觀點也一直貫穿了各個歷史階段,三國時期,曹操建的鄴城裡,首次出現了城市中軸線的概念,古代的開封城同樣延續了這個建築特點。這位專家的發現,勢必引發一場激烈的爭論,人們最先質疑的不是中軸線是否偏離,而是這位專家的測量是否準確。

這位專家買了好多版本的北京市地圖,當中包括北京交通遊覽圖,北京各種樣的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的地圖全買到了,結果一看,都偏一點,那就證明了這條線確實和子午線有一個偏角,並且方向向逆時針方向偏了一點點。為了進一步證實自己的發現,這位專家與國家測繪局衛星觀測站的專家一起進行了一項名為「立竿見影」的實驗,這個實驗可以證明北京中軸線是否偏離子午線。

專家們選擇了在北京中軸線最南端的永定門進行實驗,他們根據2004年的天文日曆,以及世界時分區,當地時間差和當日時間差等因素,確定了太陽經過永定門正午的時間。在永定門的甬路中央,他們立了一根兩米高的竿子,這個竿子在正午時分投下的影子,就是地球的子午線,而這條黑色的膠帶,正好與北京的中軸線重合。正午時分,太陽將竿子的影子投射到地面,專家們赫然發現,這條代表地球子午線的影子,與代表北京中軸線的黑色膠帶之間,真的出現一個夾角,這個夾角和地圖上測定的夾角相似,為兩度十幾分。

北京的中軸線「跑偏了」?永定門

這個實驗證明,北京中軸線真的不是呈正南正北走向,和子午線重合,而是和子午線偏離了兩度多。經過計算,中軸線到達鐘樓的時候,已經和子午線偏離了三百米。

北京中軸線與子午線逆時針偏離兩度多,經過一系列考證,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其實,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的測繪專家,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並沒有對外公布,在幾十年之後,人們才得以知道這個真相。然而,北京城自元大都到今天,已經有730多年的歷史,北京中軸線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偏離的呢?

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元大都開始說起

從圖上可以看出,早在元大都建成時期,北京中軸線就已經基本形成。到了明代,北京古城向南移動,而東西城牆,仍然沿用元大都的城牆,中軸線並沒有改動,清代沿用明代城牆,中軸線也未動,可以明確的是,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在它剛剛開始修建的時候,就不是呈正南正北走向,和子午線重合了,那麼,為什麼北京的中軸線,會在其修建的時候,就和子午線偏離呢?

有人認為是當時的漢族修建者故意為之,還有人認為是古代的測量技術導致的誤差,或是地球極移導致北京中軸線偏離,那麼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接近事實的真相呢?

查閱元大都修建的歷史,可以看到,一個漢族人從歷史中浮現出來,這個人就是劉秉忠,他被稱為「元代的設計者」。

有人認為,北京城中軸線的偏離正是這個叫劉秉忠的人故意設計的。因為蒙古人入主中原後,在統治生活中形成了四等民制,列為第三、四等的是漢人、南人,其主體多為漢人,他們在政治和法律上都受到歧視和不平等的待遇。當時擔任「監築」之職的漢族人劉秉忠,正是出於對這種民族政策的不滿,而故意將元大都的中軸線偏離子午線。如果說是劉秉忠故意為之,那麼,他犯下的將是欺君之罪,偏離的中軸線也將象徵元朝的即將滅亡,劉秉忠會這麼做嗎

先來了解一下這個人,劉秉忠,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官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元朝典章制度他都參與設計草定,元朝的年號「元」也是他確定的。1264年,劉秉忠受忽必烈之命,設計修建元大都,這可以說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個輝煌成就。他遵照蒙古人不在燒過的土地上建城的習俗,放棄了金中都,而在金中都的西北面重新建築新城。

他設計的元大都都以皇宮為中心,皇城圍繞皇宮,最外面則是老百姓居住的外城,處處體現皇權的至尊地位,整個元大都歷時二十幾年,終於修築成功。同年八月,劉秉忠去世,他去世之後,贈太傅,封趙國公,諡文貞。在元代,漢人有這樣尊貴榮譽的僅劉秉忠一人,他在世時,不光受到元世祖忽必烈信任與重視,還在元代之初,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如果要說他故意將元大都的中軸線設計偏離似乎有一些牽強。那麼,北京中軸線的偏離,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呢?

在修建元大都的時候,由於測量技術的限制,致使中軸線偏離子午線。這種說法也很快被推翻。在地理測量方面,早在唐代中國就已經能夠準確地標記子午線了,從河南考古復原的宋代皇城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城市中心呈南北走向的城市中軸線。

到了元代,中國在天文曆法數學等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成就,元代通過觀星台人們可以準確地測定夏至、冬至等季節的日期。《元史》中的《授時曆》已經記載了一年的長度為365日24分25秒,這個記載比起當今使用的《格里曆》要早三百年,元代發明的簡儀可以簡便地觀測天體的準確位置。[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