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印第安夏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印第安夏也叫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後短期回熱天氣。
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這種天氣出現的原因是南退後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區,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重新出現暑熱天氣,人們感到炎熱難受,故稱「秋老虎」。
氣候學
氣候學是研究氣候特徵、形成、分布和演變規律,以及氣候與其他自然因子和人類活動的關係的學科。它既是自然地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大氣科學的一個分支。氣候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重要環境條件。人類最初只能適應氣候,本能地利用氣候資源和躲避氣候災害。
隨着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氣候和人類社會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為了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減輕氣候災害的影響,避免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造成的不良後果,無論是大規模的開墾、重大工程的設計和管理,還是制訂各種發展規劃和研究工農業的布局,都需要了解所在地區的氣候特徵及其演變規律。氣候學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正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參考文獻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 ↑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