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豇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印度豇豆

印度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豆科。別名菜豆、長豆、豆角、菜豆仔、裙帶豆、紅公豆,原產地:印度,分布:是台灣夏季重要的蔬菜之一,性喜高溫多濕的氣候,中南部栽培較廣,春夏季是盛產期。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印度豇豆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亞門: 薔薇亞綱
  • 綱:木蘭綱
  • 目:豆目
  • 科: 蝶形花科
  • 族:菜豆族
  • 屬: 豇豆屬

目錄

1 形態特徵

2 生長環境

3 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蔓性草本。

豇豆每莢長約五十至六十公分,呈長筒形。由外形觀之可分為白皮紅仁、花仁;青皮黑仁;紅皮黑仁(一般叫它紅鱔魚)等三種顏色。

生長環境

性喜高溫多濕。

主要價值

豇豆可食用,因含豐富纖維質,和維生素A、C、鈣、鐵等故能幫助牙齒骨骼發育。並有補血造血功效,也能預防便秘,頗具營養功效。也可用來做飼養家禽家畜的飼料用;因其根部常有根瘤菌共生,可固定大氣中之氮素,因此可當農田綠肥。盛產期在五月至九月。

因而有諺語描述:「清明前,好蒔田;清明後,好種豆」。[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