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戀歌(葉芝詩選)
原文
海島在晨光中酣睡,
碩大的樹枝滴瀝着靜謐;
孔雀起舞在柔滑的草坪,
一隻鸚鵡在枝頭搖顫,
向着如鏡的海面上自己的身影怒叫。
在這裡我們要系泊孤寂的船,
手挽着手永遠地漫遊,
唇對着唇喃喃地訴說,
沿着草叢,沿着沙丘,
訴說那不平靜的土地多麼遙遠:
世俗中唯獨我們兩人
是怎樣遠遠藏匿在寧靜的樹下,
我們的愛情長成一顆印度的明星,
一顆燃燒的心的流火,
那心裡有粼粼的海潮,疾閃的翅膀,
沉重的枝幹,和哀嘆百日的
那羽毛善良的野鴿:
我們死後,靈魂將怎樣漂泊,
那時,黃昏的寂靜籠罩住天空,
海水睏倦的磷光反照着模糊的腳印。
邵義 譯 [1]
作者簡介
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譯"葉慈"、"耶茨",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Abbey Theatre)的創建者之一。葉芝的詩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徵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演變出其獨特的風格。葉芝的藝術代表着英語詩從傳統到現代過渡的縮影。葉芝早年的創作具有浪漫主義的華麗風格,善於營造夢幻般的氛圍,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凱爾特的薄暮》,便屬於此風格。然而進入不惑之年後,在現代主義詩人艾茲拉·龐德等人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參與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運動的切身經驗的影響下,葉芝的創作風格發生了比較激烈的變化,更加趨近現代主義了。
葉芝不僅僅是艾比劇院的決策者之一,也曾擔任愛爾蘭國會參議員一職。他十分重視自己的這些社會職務,是愛爾蘭參議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奮者。葉芝曾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藝術化且洋溢着靈感的詩作表達了整個民族的靈魂」。1934年,他和拉迪亞德·吉卜林共同獲得古騰堡詩歌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