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衛灌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以及西晉時期的大臣,魏國侍中衛覬之子,出身於書法世家。年輕時在魏國仕官,擔任廷尉、鎮西將軍。參加討伐蜀漢的戰事。蜀漢亡後,受鍾會之命逮捕鄧艾父子,後來鍾會一叛變,帶兵前往鎮壓,殺死鍾會、姜維,並領田續謀殺了鄧艾父子。西晉時歷任青州、幽州刺史、征東大將軍及司空。晉惠帝即立後,與賈后對立。不久,衛瓘與其子孫共九人在「八王之亂」中被賈后以計相誅殺,終年72。[1]
早年經歷
衛瓘出生於儒學官宦世家,祖父衛嵩在漢明帝時是著名的儒士。父親衛覬,任曹魏尚書。由於家庭的影響和父輩的薰陶,衛瓘青少年時就以「性負靜有名理,明識清允」,受到鄰里、親朋的稱讚。他10歲時喪父,從小便磨鍊自立的能力。年僅20歲就做了曹魏的尚書郎。當時魏國法度嚴苛,權臣專政。但衛瓘則堅持秉公辦事,不親不疏,尤其是涉及大大小小的訴訟,總是明之以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令人信服。這10年間以其功德歷任通事郎、中書郎、散騎常侍等職,陳留王曹奐即位後,官拜侍中,持節慰勞河北,轉廷尉卿。
伐蜀平亂
魏元帝咸熙元年(263年)衛瓘在討伐蜀漢時以監軍的身份並持符節監督鄧艾、鍾會的軍事行動,並統兵一千人。平蜀後,鄧艾自大而獨斷專行,鍾會與衛瓘密奏司馬昭,說鄧艾有反狀。魏元帝曹奐下詔用囚車監禁鄧艾。鍾會先派衛瓘先到成都收擒鄧艾,鍾會以衛瓘兵少,打算借鄧艾之手殺了他,以加鄧艾的謀反罪。衛瓘心知肚明,但不能拒絕,便去了成都。衛瓘在夜裡到達成都後,向鄧艾手下的的將領發出檄文,聲稱「奉詔捉補鄧艾,其餘的人一概不予追究。如果向朝廷軍來報到,爵位賞賜就和之前(滅蜀漢)一樣;如果膽敢不出面,就誅滅他三族。於是第二天雞鳴時,鄧艾的屬將們紛紛趕來衛瓘軍營中,只有鄧艾還在帳內未出來。於是衛瓘就在日出後,乘着使者的車趕往鄧艾的居所,此時鄧艾還在睡覺未起,父子一起被擒。鄧艾對着天嘆道:「我鄧艾是忠臣啊!竟然會有如此的下場!從前白起所受的遭遇,在今日又見到了。」
這時,鄧艾的屬將計劃攔劫囚車營救,率領兵馬來到衛瓘軍營。衛瓘穿着輕裝出來迎接,假稱正在寫奏章,要為鄧艾的事申辯,諸將相信了他而停止營救鄧艾。 鍾會於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日抵達成都後,決意謀反。隔天(十六日)便以為郭太后致哀為由,將胡烈等將領、官員請至蜀國朝堂,趁機將他們軟禁起來,並舉兵叛亂。這時所有士卒只想着班師回朝,成都內外都有騷動,人們心裡都很擔心懼怕。鍾會把衛瓘留在身邊商量此事,在木片寫上「欲殺胡烈等」給衛瓘看,衛瓘不答應,兩人便開始互相猜忌。衛瓘去上廁所時,碰到胡烈原本的左右將領丘建,便告訴他,要他把消息傳到軍中。
鍾會逼迫衛瓘作出決定,當夜他們兩個不能合眼,各自握刀於膝蓋上。第二天(十七日)城外有些得到消息的軍隊已經準備要攻進鍾會,因為衛瓘還在裡面而不敢出兵。鍾會想命衛瓘出去慰勞各軍,衛瓘打算趁此機脫身,故意跟鍾會說:「您是各軍的統率,應該自己前去。」鍾會說:「你是監軍,應該先讓你先去,我隨後就到。」衛瓘於是下殿離開,鍾會後悔便派人去,叫他回來。衛瓘稱說自己生了病,並假裝仆倒在地,後來抵達城外,鍾會派幾十名親信去追。衛瓘便拿鹽水來喝,讓自己大吐。由於衛瓘本身就瘦弱,所以看起來像是患了重病,鍾會所派的親信和醫生來看他,都說他病重不起,鍾會於是無所忌憚。等到天黑城門關閉後,衛瓘作檄文宣告諸軍,各軍也已經自動號召,約定隔天一早一起討伐鍾會。鍾會率領所有士兵出戰,城外諸軍將他給擊敗,只剩帳內數百名土兵跟隨鍾會走,最後所有人被殺死。衛瓘約束諸將,才平息下來。鄧艾本營的將領追上囚車救出鄧艾,迎接他回成都,衛瓘自認為和鍾會一起誣陷鄧艾,擔心會有變故,就派遣護軍田續至綿竹夜襲鄧艾於三造亭,殺死鄧艾父子。起初,鄧艾進入江油時,田續不敢前進,鄧艾想要殺了他,不久又放了他,等到衛瓘派遣田續,對他說:「可以報在江油受辱的仇了。」?
益州平定後,朝庭中議論要加封衛瓘,衛瓘說「克蜀之功,這都是各位的功勞;而鄧艾、鍾會二將則是自取滅亡」,堅持不接受賞賜。之後解除了使持節、都督關中諸軍事、鎮西將軍的職位,轉任都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增封為菑陽侯。後又轉任了征東將軍、青州刺史、幽州刺史等職位。並解決了幽、并州劉務桓、拓跋力微的邊患。
慘遭冤殺
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廢掉了魏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曹奐,建立了西晉。這個時期是衛瓘政治上得心應手的時期,也是倍受晉武帝信任的時期。他先後轉征東將軍,進爵為公,都督青州諸軍事、青州刺史,征東大將軍, 青州牧等職。所在職內,皆有政績。當時的幽、並—帶,東有務桓、西有力微,他們擁兵自據,各霸一方。衛瓘巧妙地施以離間計,致使務桓歸降而力微憂慮而死,不費兵刃之力解決了西晉的兩大邊害。晉武市聞知後,對其大加獎賞,以表謀略之功,提拔他為尚書令。太康初年(280年一289年),又升為司空,太子少傅,晉武帝還將其心愛的女兒繁呂公主下嫁與衛瓘之子衛宜。
在西晉朝廷的用人制度上,衛瓘提出過大膽的改革建議。原在曹魏政權建立以後,魏文帝根據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作為選拔官吏的制度, 客觀上助長了門閥制度的形成和門閥世族勢力的發展。擔任「中正」的官員,都是世家大族,因此品定人物就完全控制在世家豪族的手中。衛瓘在給晉武帝的上書中認為:人知名不可虛求, 「九品中正」不過權時之制,井非經通之道。這種計資定品、居位為貴的做法,必然產生使人棄德而忽道的弊端,與國運民生皆不利,應當「盡除」。
他主張恢復鄉舉里選的薦才制度,「使舉善進才,各由鄉論,閭伍之政,足以相檢,詢事考言,必得其善。」接着,他進一步論述了開啟賢達之路的重要意義在於「下敬其上,人安其教,俗與政俱清,化與法並濟……,厲進賢之公心, 在位之明暗。」這些可貴的尚賢用才之道,深得晉武帝稱讚。
西晉永平元年(291年),晉惠帝司馬衷即位。作為皇帝的老師,衛瓘已進位太保,與汝南王共輔朝政,他不僅可以佩劍上殿,而且入朝不趨(趨即低着頭小跑,以表示對皇帝的恭敬),殊榮達到了頂峰。然而福禍相依,榮極生悲。早在晉惠帝為太子時,朝臣們都認為他純質天真,不能親理政事,應該另立。衛瓘身為老師,有一次競借酒醉影射了他,這是晉惠帝不能容忍的,惠帝之賈皇后更是嫉恨。待晉惠帝即位後,賈后便以「廢立之謀」的罪名,將衛瓘斬殺。事後,衛瓘之女及國臣重卿們經過百般奔走、上書,衛瓘一案才得以昭雪,被迫封為蘭陵公。 還在晉武帝時,衛瓘深感年事已高, 幾次與妝南王、 魏舒等老臣請求離職,但都沒得到准。衛瓘曾感慨地對魏舒說:「每與足下論此事, 日日未果,可謂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矣」當時朝野間有一種議論,自西晉而興起,朝廷中的「三公」哪有一個能夠辭榮善終呵!由於衛瓘的秉性剛直,觸怒了朝廷中的一部分權臣,尤其觸怒了善使權謀的賈皇后,才招來了殺身之禍。
書法成就
衛瓘出身書法世家,父衛覬長於書法。衛瓘擅長隸書、章草,師承張芝書法傳統,自稱得張芝之筋,風格流便秀美。其章草筆畫去掉波勢,見出今草端倪。無墨跡傳世,北宋《淳化閣帖》收有他的刻帖《頓首州民帖》。其族侄女衛夫人(衛鑠)是著名女書法家和王羲之書法老師。衛瓘與另一著名書法家索靖同在尚書台任職,時稱「一台二妙」。《晉書·本傳》說:「漢末張芝善草書,論者謂:瓘得伯英(張芝)筋,靖得伯英肉。」他自己則說:「我得伯英之筋,恆(其子衛恆)得其骨,靖得其肉。」?
《頓首州民帖》是他唯一的傳世書法作品,此帖已基本上去掉了波勢,從此帖已可看出章草向今草的過渡。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references>衛瓘是如何斬殺姜維、鄧艾、鍾會的,其結局卻也令人嘆息 三國之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