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盧汝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盧汝弼
盧汝弼
原文名 yongzhitan
出生 唐末五代
中國范陽
逝世 約公元921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盧子諧
職業 詩人
知名作品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
《才調集》

盧汝弼,字子諧,范陽人。景福進士。今存詩八首。(《才調集》作盧弼),登進士第,以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從昭宗遷洛。後依李克用,克用表為節度副使。其詩語言精麗清婉,辭多悲氣。詩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書事》和《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兩首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書事》寫秋日鄉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階葉"、"滿城杵"、"蠨蛸網"、"蟋蟀聲"等),以景襯情,寫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寫邊庭生活,一片悲氣瀰漫之中又含着雄壯,十分動人心魄。[1]

盧汝弼簡介

喜為世胄,篤志科舉,登進士第,文彩秀麗,一時士大夫稱之。唐昭宗景福中,擢進士第,歷台省。昭宗自秦遷洛,時為祠部郎中、知制誥。時梁祖凌弱唐室,殄滅衣冠,懼禍渡河,由上黨歸於晉陽。初,武皇平王行瑜,天子許承制授將吏官秩。是時藩侯倔強者,多偽行墨制,武皇恥而不行,長吏皆表授。及莊宗嗣晉王位,承制置吏,又得汝弼,有若符契,由是除補之命,皆出汝弼之手,既而畿內官吏,考課議擬,奔走盈門,頗以賄賂聞,

士論少之。洎帝平定趙、魏,汝弼每請謁迎勞,必陳說天命,顒俟中興,帝亦以宰輔期之。建國前,卒於晉。(《宣和書譜》:贈兵部尚書。)文采秀麗,工書,留意書翰,作正書取法有歸。當五季士風凋弊,以字畫名家者尤少,汝弼能力振所學,誠不易得。登進士第,以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從昭宗遷洛。其詩語言精麗清婉,辭多悲氣。詩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書事 》和《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兩首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書事 》寫秋日鄉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階葉"、"滿城杵"、"蠨蛸網"、"蟋蟀聲"等),以景襯情,寫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寫邊庭生活,一片悲氣瀰漫之中又含着雄壯,十分動人心魄。《全唐詩》存其詩八首。[2]

代表詩歌

秋夕寓居

葉滿苔階杵滿城,此中多恨恨難平。

疏檐看織蠨蛸網,暗隙愁聽蟋蟀聲。

醉臥欲拋羈客思,夢歸偏動故鄉情。

覺來獨步長廊下,半夜西風吹月明。

薄命妾

君恩已斷盡成空,追想嬌歡恨莫窮。

長為蕣花光曉日,誰知團扇送秋風。

黃金買賦心徒切,清路飛塵信莫通。

閒憑玉欄思舊事,幾回春暮泣殘紅。

聞雁

秋風蕭瑟靜埃氛,邊雁迎風響咽群。

瀚海應嫌霜下早,湘川偏愛草初薰。

蘆洲宿處依沙岸,榆塞飛時度晚雲。

何處最添羈客恨,竹窗殘月酒醒聞。

鴛鴦

長羨鷺鷥能潔白,不隨鸂鶒斗毛衣。

霞侵綠渚香衾暖,樓倚青雲殿瓦飛。

應笑隨陽沙漠雁,洞庭煙暖又思歸。

邊庭四時怨

春風昨夜到榆關,故國煙花想已殘。

少婦不知歸不得,朝朝應上望夫山。

盧龍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蕪曉不飛。

鄉國近來音信斷,至今猶自著寒衣。

八月霜飛柳半黃,蓬根吹斷雁南翔。

隴頭流水關山月,泣上龍堆望故鄉。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3]

詩歌鑑賞

牡丹

龍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蕪曉不飛。近來音信斷,至今猶自著寒衣。八月霜飛柳半黃,蓬根吹斷雁南翔。隴頭流水關山月,泣上

龍堆望故鄉。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牡丹鑑賞

這是一首寫邊庭夜警、衛戍將士奮起守土保國的小詩。全組共四首,這是第四首。描寫邊塞風光和邊地征戰生活的作品,在唐詩中是屢見不鮮的。早在盛唐時期,高適、[[[岑參]]、李頎等人,就以集中地寫這一方面的題材而聞名,形成了著名的所謂"邊塞詩派",以後的一些詩人也屢有創作。但這組小詩,卻能在寫同類生活和主題的作品中,做到"語意新奇,韻格超絕"(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評此組詩語),不落常套,這是值得讚賞的。 "朔風吹雪透刀瘢",北地嚴寒,多大風雪,這是許多邊塞詩都曾寫過的,所謂"九月天山風似刀"(岑參),所謂"雨雪紛紛連大漠"(李頎),再誇張些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但總還沒有風吹飛雪,雪借風勢,而至於穿透刀瘢這樣的形容使人來得印象深刻。邊疆將士身經百戰,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齡所寫:"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其艱險痛苦情狀已可想見;而這首小詩卻寫負傷過的將士仍在守戍的崗位上繼續衝風冒雪,又不是單就風雪本身來描寫,而是說從已有的刀瘢處透進去,加倍寫出戍邊將士的艱苦。次句"飲馬長城窟更寒",是由古樂府"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句化來,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這兩句對北地的嚴寒做了極至的形容,為了文蓄勢。

"半夜火來知有敵",是說烽火夜燃,傳來敵人夜襲的警報。結句"一時齊保賀蘭山",是這首小詩詩意所在。"一時",猶言同時,無先後;"齊",猶言共同,無例外,極形容聞警後將士們在極困難的自然條件下,團結一致、共同奮起對敵的英雄氣概。全詩格調急促高亢,寫艱苦,是為了表現將士們的不畏艱苦;題名為"怨",而毫無邊怨哀嘆之情,正是一首歌唱英雄主義、充滿積極樂觀精神的小詩。[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