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盧醫秋韻(王雙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盧醫秋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盧醫秋韻》中國當代作家王雙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盧醫秋韻

家鄉是一座小城。袖珍而靈秀。

靈秀的小城南面,有一青山,名曰盧醫。

早就有朋友告訴我盧醫山四季有韻:春有花,夏有蝶,秋有景,冬有雪。花是五彩斑斕的花,蝶是巴掌大小的蝶,景是蒼翠欲滴的景,雪是傲骨錚錚的雪。我便戲弄:不就是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山麼?能比五嶽嗎?友說:用心去看就會看出意境。我便等待着有朝一日用心去領略一次盧醫秀色。

孟秋時節。一個清風送爽的日子。市文聯組織20餘名文客赴盧醫山採風。我挎了相機,與文友們從城南東南山村一路說說笑笑翹首而上。心裡記起朋友的話語,便聚精會神地領略盧醫山的風采,映入眼帘的果真是一幅蒼翠秀麗的水墨畫。

眼前的盧醫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裊裊娜娜撲面而來:單見她身着墨綠青裙,頭戴金絲珠髻,肩披紫輕紗,項圍纓絡圈,貌似黛玉不見顰,面如湘雲笑先聞,好一個淡抹輕妝的盧醫淑女。正如清朝潞城知縣張士浩《盧山疊翠》詩云:「巍巍千仞號盧山,名勝由來甲潞疆。疊嶂穿空凝紫翠,連崗宿霧鎖蒼茫。」

沿新砌石路拾階而上,林蔭深處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響,如敲擊瓷器般清脆,又像擊打金屬般悠揚。大家循聲而趨,才發現原來是石匠鍛鑿青石發出的聲響。但見林蔭深處戴了安全帽的工匠們正在鋪砌石路,那一頂頂彤紅的安全帽像掛在一棵大樹上的一個個燈籠一般亮麗耀眼,賦予盧醫一種靈動的色彩美。一位師傅介紹說:20天的時間他們已鋪砌百米路徑,爭取在國慶節前讓石路通向山巔。

我被這些愚公的精神所打動,遂用相機咔嚓咔嚓地記錄下了這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撥動相機上的速控轉盤,液晶監視器上一一顯示出優美的圖畫:綠色的松林,紅色的安全帽,青色的石塊,黝黑的面龐,燦爛的笑容。

臨近山巔,雙腿不像在山腳時那樣堅實硬朗了,變得柔軟虛飄起來,肩上的相機也沉重了許多,仿佛內存卡里也裝進了工匠們新鑿的青石。眼前的路徑越來越窄,有拜神人用指頭寬的紅布挽了左右兩樹橫亘在面前,像跑道終點的衝刺線。心想這世間的高級動物實在有趣又友善,故意留下作品讓你「撞吉」。便雙手抓住橫在胸前的紅布帶,歇步不前,用心感受着拜神者的善意,同時也感悟着眼前的美景。

腳下是一條幽深的路徑,頭頂的天空倏忽間瘦了許多,兩旁的松柏漸次高大起來,周圍的綠意盟動着,膨脹着,擁簇着,仿佛投入母親那慈愛溫暖的懷抱。看得見日蒸樹冠的煙霧,聽得到松枝柔情的蜜語,嗅得出柏油浸出的清香。

置身其中,觸景生情,耳邊便迴蕩出唐代詩人常建的名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不正是詩人見到的景象嗎?

走出幽徑,翻上石階,越進廟院,果然瞥見三孔石窯額端有「煙鎖 雲封 參天地」七個石刻大字,便覺得古人早已把乾、坤、日、霧、雲、樹、霞、靄八大景象聚於筆端了,凝練得竟然如此神工,遂自嘆不及。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盧醫的古韻也美得讓人神往,美得讓人心醉,美得讓人眼饞。這便是仙人和仙人洞的傳說。盧醫的仙人洞離頂峰不足十丈,在三座石窯的崖腦,座南面北,洞深丈余,口徑碾盤大小,這便是秦越人為民治瘟的處所了。據說早先洞內有石炕、石桌、石凳,更有瓦罐盆缽之類器物,現早已蕩然無存。眼前的仙人洞面目全非,洞前刺藤纏繞,無法靠近,但由此折射出那一段神秘的故事卻令人敬仰。

據史書載,秦越人(譽稱扁鵲),戰國渤海郡盧村(今河北任丘北)人,在為晉國趙簡子醫病途中,曾游此山,並為鄉民治瘟,手到病除。百姓盛感其德,故取「盧醫」二字命名此山,永志紀念。傳說後人建廟後心誠膜拜,便可得藥王神丹,無病不除。書載「遠近病者,持香燭紙錢詣廟,言籍貫,述病緣,用黃紙空包壓香爐下。禱畢,紙角動。開視紅丸者,入口病即愈;白丸者,淹纏數日可愈;無治者,無藥。」而且只可白天拜藥,因「廟門夜間二黑虎守之,傍晚不敢進山。」此故事一直流傳至今,現仍有百姓來此拜藥。逢每年農曆四月初十、七月十五廟會期間,香火旺盛,求神拜藥人絡繹不絕

[1]

作者簡介

王雙福,筆名太楓,山西長治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