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蔡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卡爾·蔡司 | |
---|---|
出生 |
魏瑪 | 1816年9月11日
逝世 | 1888年12月3日 | (72歲)
國籍 | 德國 |
職業 | 光學儀器企業家 |
卡爾·蔡司(1816年9月11日-1888年12月3日)是一位光學儀器企業家,蔡司公司(Zeiss)正是由卡爾·蔡司(Carl Zeiss)所創立。卡爾·蔡司本人對於現代透鏡的製造生產也有貢獻。在1840年代的德國魏瑪(Weimar),他成為一個知名的透鏡製作者。卡爾‧蔡司於1888年12月3日逝世於德國耶拿,耶拿也是他開始他透鏡生涯的城市。
青年時期
Zeiss 在德國葳瑪的語言學校學習,並在Dr.Friedrich Körne下
習藝,當時Körne博士正在研究用於望遠鏡目鏡的玻璃。之後,他在耶拿大學(Jena University)學習數學、實驗物理、人類學、礦物學、和光學。七年後,他靠自己的力量成立一個小型工作室,當時工作室中工具十分貧乏。他做出許多透鏡,但只得到一點認同,直到1847年他雇用他的第一個學徒。當年他從前的老師Körn博士去世, 更激勵了蔡司致力顯微鏡領域工作。
設計生涯
簡單性顯微鏡
1847年卡爾·蔡司開始將全部心力放在顯微鏡研究上。他的第一個革新設計是做出只使用一個透鏡的簡單型顯微鏡,適合用於解剖的工作。在他第一年生產這批顯微鏡時,他賣了大約23台。他很快意識到他需要新挑戰,因此此他開始研發複合式顯微鏡。隨後,他創造了Stand I,並於1857年打進了銷售市場。
複合式顯微鏡
在1861年,因為他的設計,在圖林根州工業展示會,他獲頒一枚金牌。他們被認為是德國最佳的科學儀器。此時,他有大約20個員工,而他的事業仍然持續成長。在1866年的蔡司工廠賣出他們的第1000台顯微鏡。同年物理學家Ernest Abbe博士以研究導師的身份加入蔡司工作室,兩人一同研究光學產品的科學基礎原理,1872年他們聯合製作出了複合式顯微鏡,這台複合式顯微鏡是現代所有複合式顯微鏡的始祖。
在這個期間,蔡司做出他從未做出的最佳透鏡。理論上,Abbe正弦學說能大大改善透鏡品質。但問題是,沒有足夠強壯的玻璃來測試這個學說。
新型玻璃
幸運地,Abbe博士認識了奧多Schott (Otto Schott)。30歲的Schott是位剛得到博士學位的玻璃化學家。1879年他們進行合作,很快地於1886年生產了新型玻璃,能充分地表現Abbe正弦學說。這種新型玻璃為新顯微鏡的物鏡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消色差物鏡 (Apochromates),除此之外,也解決了色差問題。
Schott專門生產用於新型Carl Zeiss顯微鏡的玻璃,1884年建立了一個全面的工廠,其所有權歸屬於卡爾·蔡司、Ernst Abbe和Freidrick Otto Schott,稱為Jena Schott & Genossen光學工廠。耶拿玻璃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
在卡爾·蔡司創造出劃時代的顯微鏡不久後去逝(1888年12月3日)。卡爾·蔡司在遺囑中將的股權轉移給兒子Roderick。年輕的蔡司又將股權出售給Ernst Abbe,1889年,Ernst Abbe成立了卡爾·蔡司基金會。該基金會又成立了一個新的集團,作為卡爾·蔡司公司的所有者。
一波三折
1945年2月14日晚上,災難降臨,德累斯頓照相機工廠被盟軍炸毀。在二戰將近結束時,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占領了耶拿,由於雅爾塔條約規定美軍的位置必須後退向西移,德國被一分為二,耶拿和德累斯頓全部由蘇軍占領。
對於這個光學巨人的財富,俄國人當然不會讓"美帝國主義"染指,作為戰爭賠償,蘇軍拆除了剩下94%的工廠設備。在基輔建立了現在的Kiev( 基輔)照相機製造廠(借着這一絲血脈,俄羅斯鏡頭至今還能在光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德國人的技術好像搶不走,在耶拿大學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標誌很快又出現了。當初被巴頓掠走的126名蔡司關鍵管理人員和技師,在美國的支持下,也在聯邦德國(西德)的奧伯考亨重新建廠。卡爾·蔡司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也獲得了新生,蔡司廠從此一分為二。
東德的產品冠名Carl Zeiss Jena(卡爾.蔡司.耶拿)史稱"東蔡",西德的產品冠名Carl Zeiss,史稱"西蔡",東、西蔡都標榜自己為是蔡司正宗,其實雙方在設計上都秉承了蔡司傳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這種競爭使得蔡司在光學技術上的更臻完美。
兩德統一後,東西德的蔡司廠又聯繫經營。總部仍在奧伯考亨,擁有員工3500名,同時在世界各地設有分廠。這時的蔡司雙劍合壁,在光學領域已經是第一強者。在135領域還尚有康太克斯與徠卡抗衡(康太克斯採用卡爾蔡司),但到了120領域Carl Zeiss 便稱雄天下:哈蘇、祿徠兩大120巨頭都使用卡爾蔡司鏡頭。進入數碼時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學外行的索尼,搖身一變,成為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業界老大之一。
締造者
蔡司開創了鏡頭工業中的諸多經典設計。蔡司的創始師保羅·魯道夫就是鏡頭製造史上最有名的設計師之一。1890年,他設計出第一隻消像散正光攝影鏡(Anastigmat),開創了蔡司鏡頭的新紀元。1896年魯道夫又發表了大名鼎鼎的普蘭納(Planar)雙高斯結構的鏡頭,對各種鏡頭像差都進行了出色的糾正。此後,世界各地生產的各種品牌的標準鏡頭(包括徠卡)無不借鑑普蘭納鏡頭的設計。
1902年,他又設計出四片三組的"鷹之眼"--天塞(Tessar)鏡頭,雖然結構簡單、價格適中,成像質量驚世駭俗,明快銳利。
歷史沿革
1846年蔡司創立,成為世界光學歷史的締造者和光學科技的領導者;
1925年愛因斯坦回信稱讚蔡司鏡片研磨的精度;
1936年 蔡司率先發明防反光鏡片鍍膜技術,並獲世界專利;
1969年阿波羅11號船登月小艇使用蔡司鏡頭攝影;
1972年蔡司推出超薄片,榮獲當年世界工業界100件重大發明之一;
1983年蔡司推出漸進鏡片並獲多國專利;
1995年蔡司榮獲德國最佳工廠管理及製造大獎;
1996年成為歐洲光學產品第一家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的廠商;
1999年蔡司鏡頭第三度榮獲奧斯卡電影科技最高榮譽--卓越光學技術獎;
2002年採用了蔡司鏡頭的SONY數碼相機、攝像機推出市場;
2005年採用了蔡司認證鏡頭的NOKIA手機面世。
品牌發展
卡爾蔡司集團 (Carl Zeiss AG) 是全球視光學和光電子工業領域知名的跨國公司,總部設在德國上科亨(Oberkochen),擁有6個獨立的事業部,包括顯微鏡、醫學器材、光學眼鏡、光電子設備、半導體以及工業測量儀。集團在生物製藥技術、工業系統解決方案和視光學生活消費品三個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卡爾蔡司集團的銷售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在歐洲、美洲和亞洲都設立了製造基地。蔡司中國是卡爾蔡司的在華子公司,主要的業務範圍覆蓋工業測量,醫療,科研等領域,技術和質量始終處於業界領先地位。卡爾蔡司慶祝該品牌生產相機鏡頭120周年。這家德國公司早在1890年生產相機鏡頭之前便在1846年生產製造顯微鏡頭。另外,在一路的發展中,卡爾蔡司建立了許許多多的里程碑,包括它們的鏡頭第一次被用於人類太空月球探測,以及好萊塢電影亂世兒女(Barry Lyndon)中使用了旗下著名的f/0.7蔡司鏡頭拍攝場景。卡爾蔡司公司的主要成就還包括有Planar,Tessar鏡頭設計,T*防反射塗層等等。品牌所帶來的高貴和頂級,以及其悠久的歷史是目前許多攝影人追求和嚮往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