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子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子鎮位於白河縣最南端,素有白河"南大門"之稱,清朝道光年間在此設卡賦稅,故名"卡子"。東與構扒鎮相連,西與四新鄉毗鄰,南與湖北竹山縣接壤,鎮內有錢家大院、黃家大院和張家大院三座有名的清中期古建築遺址,屬省列文化保護遺產。[1]

鎮情概況

原316國道穿境而過,距縣城38km。全鎮轄9個行政村,61個村民小組,3442戶14023人,其中農業人口13742人,最低海拔240m(錢家大院),最高海拔1817m(聖母山),(鎮政府所在地海拔480m),平均海拔1029m。自然面積136.42km2,其中耕地面積31448畝,近幾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堅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先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依託境內礦產(銀金礦、硫礦、礬礦)、藥材、茶葉等資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着力培植"姜、煙、桑、林、畜"五大主導產業,按照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作、基礎設施配套、合作組織健全的要求,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的新路子。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728元。

行政區劃

卡子鎮 轄9個村委會:陳莊村、藥樹村、五一村、鳳凰村、大橋村、卡子村、倉房村、桂花村、 友愛村。

卡子鎮現有村幹部29人,其中支書9人,副支書3人,(不含選派幹部2人),村主任9人,副主任1人,村文書9人,民青婦組織27人(其中兼職18人),村幹部年人均報酬2210.8元,組長61人(其中兼職24人),組幹部年人均報酬175元,民青婦組織年均報酬60元,全鎮村級辦公用房21間、640平方米,全部公房化。目前,基層組織運行良好。[2]

特色資源

礦產

境內礦資源豐富,有銀金礦、金釩礦、硫鐵礦、石英礦。已探明的硫鐵礦貯量2200萬噸、銀金礦156.5萬噸、釩礦500萬噸。銀金礦年開採量3000噸以上,利稅200多萬元,金釩礦註冊資金1500萬元,2009年初投產。

農副特產

農副特產主要有茶葉、木瓜、杜仲、二花、桑園等。全鎮現有茶園5000餘畝、木瓜8067畝、杜仲8800畝、桑園8966畝、二花1300畝。

茶葉

茶葉產業是卡子鎮的主導產業之一,按照縣委提出的"工業抓擴張、農業抓示範、全局抓項目"的總體思路,為做大做強茶葉產業,該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分步進行,立足長遠眼光,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興建倉房村茶葉產業生態示範園。2008年以來,採用發展茶葉以獎代補優惠政策,鼓勵農戶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新辟茶園和實施老茶園改造,為園區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近年的努力,在積極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00餘萬元的基礎上,成功與黃治貴共同投資的1500畝倉房村茶葉產業生態示範園建設基本完成,目前園區內的梯改、茶苗種栽全部完成。

為進一步推動全鎮茶葉產業的發展,順應面積擴大的需要,通過多年的謀劃,卡子鎮在2008年集鎮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經過多方徵求意見,正式啟動茶葉生產生態示範園區建設,先後已建成陳莊茶葉示範園、鳳凰茶葉示範園和倉房茶葉示範園,並逐步出現藥樹、鳳凰等茶葉加工廠。[3]

文化古蹟

鎮內有東嶽廟(過風樓遺址)、黃家大院(兩處)、張家大院(兩處)等有名的明代和清中期建築遺址,屬省級文物保護遺產。東嶽廟位於卡子鎮東壩石門裡,一山突起如亭,明正德九年(1514)建廟於小山之巔,清嘉慶五年(1800)重修,沿山修螺旋形條石盤道,上有金頂,朝天閣,殿後有閣房及休息亭,布局精巧,關帝及各尊佛像為石質,雕琢尤為精良。四周山青水綠,環境極為清幽。佛像在"文革"中被毀,現存石碑兩道及一面石質門框。"寸木不落地"庭院類雕樑畫棟的庭院式建築坐落在東西二壩。東壩老爺灣、楊樹林兩座黃氏民宅,建於嘉慶二十年(1815年),一進三重,全為磚、木、石結構,雕樑畫棟,門樓用磚皆五面磨平,木石雕刻十分精緻,凡柱皆以石礎墊起,故此稱為"寸木不落地",雖經180多年,其大貌尚在。西壩張家上下兩院坐落在秦頭楚尾的界嶺山脈腳下,依山傍水,分別修建在名為鼓山和鳳山腳下,據史志記載,屬張氏移民同一家族所建,院內分前、中、後三廳,各類木、石雕刻均保存完好,建築宏偉壯觀,大門兩側雕刻有"八仙過海",竹、梅、楹聯等,屬江南建築風格,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及觀賞價值。

卡子鎮張氏民宅位於白河縣卡子鎮友愛村七組,宅院分上、下兩院,相距300米左右。均建於清代同一時期,兩院座東北、向西南,坐落在界嶺河畔,漢白公路對面。

下院宅院占地約3000平方米,為兩幢各一進三座院落,兩牆相距80幾分,形成正文形整體,中軸線自西向東依次分為大門、前庭、中堂、後室,甬道及兩個天井,兩側有廂房。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硬山灰瓦頂,抬梁式構架,房屋以西至5間兩設封風牆,院外觀看,封火牆木林立,飛檐以龍、鳳等為主要造型,簡潔別致栩栩如生。檐下施水墨彩儈,迴廊、欄杆、窗欞均為鏤雕,大門為石雕門坊,額題"振否鼓家"四字。大門兩側高3。64米的石門壁上,左雕刻"兩岸綠楊一灣芳草即此是江陵勝概",右側為"庭前孝養門內出聲何處訪珂里名家"等30字楹聯。南方一幢建築風格與北幢大致相同,中軸線從西向東依次分為大門、前廳、天井、中庭、天井後堂。前廳兩側的廂房為青石磨製的圓型門洞,門楹、窗欞均為鏤雕。門額為"樹德務滋"四字,中庭石雕門額四字為"孝友世家",檐下水墨彩儈。[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