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士楊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

楊越,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 。目前任職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 。 2016年,楊越課題組的科研成果Vortex reconnection in the late transition in channel flow(槽道流轉捩後期中的渦重聯)發表於流體力學頂尖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的Rapids專欄,該專欄旨在快速發表流體力學領域中的高影響力短篇論文[3]

快速導航  : 榮譽記錄

中文名 : 楊越

畢業院校 : 加州理工學院

職 稱 : 特聘研究員

國 籍 : 中國

主要成就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目錄 1基本信息 : 2榮譽記錄 : 3主要作品 : 4科研成果

基本信息

目前任職

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 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聯繫方式

地址:北京大學工學院1號樓310室

工作經歷

2013/08-至今 特聘研究員 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1/03-2013/07 博士後普林斯頓大學燃燒能源研究中心,康奈爾大學

(主要合作者:Stephen B. Pope教授,Jacqueline H. Chen博士)

教育背景

2007/09-2011/02 博士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導師:Dale I. Pullin教授)

2004/09-2007/07 碩士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流體力學(導師:何國威研究員)

2000/09-2004/07 學士浙江大學熱能動力工程,計算機科學(雙學位)

研究領域

湍流理論與數值模擬,湍流燃燒,渦動力學

招聘信息

本課題組招收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後

榮譽記錄

2019年8月2日,入選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2011 Combustion Energy Research Fellowship,普林斯頓大學2011 Richard Bruce Chapman Memorial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research in Hydrodynamics,加州理工學院2007 Guggenheim Fellowship,加州理工學院2020年9月,獲得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主要作品

1.Y. Yang, S. B. Pope, and J. H. Chen

Empirical low-dimensional manifolds in composition space

Combustion and Flame, 160, 1967-1980, 2013

2.Y. Yang, H. Wang, S. B. Pope, and J. H. Chen

Large-eddy simulation/PDF modeling of a non-premixed CO/H2 temporally evolving jet flame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34, 1241-1249, 2013

3.Y. Yangand D. I. Pullin

Evolution of vortex-surface fields in viscous Taylor-Green and Kida-Pelz flow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685, 146-164, 2011

4.Y. Yangand D. I. Pullin

Geometric study of Lagrangian and Eulerian structures in turbulent channel flow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674, 67-92, 2011

5.Y. Yangand D. I. Pullin

On Lagrangian and vortex-surface fields in flows with Taylor-Green and Kida-Pelz initial condition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661, 446-481, 2010

6.Y. Yang, D. I. Pullin, and I. Bermejo-Moreno

Multi-scale geometric analysis of Lagrangian structures in isotropic turbulence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654, 230-277, 2010

7.Y. Yang, G.-W. He, and L.-P. Wang

Effects of subgrid scale modeling on Lagrangian statistics in large-eddy simulation

Journal of Turbulence, 9 (8), 1-24, 2008

科研成果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工學院楊越課題組的科研成果Vortex reconnection in the late transition in channel flow(槽道流轉捩後期中的渦重聯)發表於流體力學頂尖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的Rapids專欄[1],該專欄旨在快速發表流體力學領域中的高影響力短篇論文。

渦重聯指渦線或渦面的拓撲結構通過切割或粘合在流動演化中發生改變的過程,該過程所導致的尺度級串是由層流向湍流轉捩中的關鍵步驟。儘管渦重聯現象在渦環正碰等理想流動中曾有所報道,但由於目前流體力學中缺乏對於演化中的渦結構的準確表徵方法,渦重聯在實際剪切流中的物理機制與重要性仍存在爭議。

基於槽道流轉捩的拉格朗日研究框架,本研究首次呈現了剪切流中渦重聯現象的定量化分析結果。藉助近年來發展的渦面場方法[3],可由渦面最小間距與渦通量變化的發生時間精確確定渦重聯位置與時間,並揭示多類渦線重聯機制(見下圖)。此外研究發現轉捩中的壁面摩擦阻力係數由重聯時刻開始劇烈增長,而其原因在於渦線的快速重聯可產生與平均流動相反的誘導速度。該研究展示了渦重聯現象在壁流動轉捩中的重要性,及渦面場方法在轉捩研究中的應用前景。

該文章的通訊作者楊越為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和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文章第一作者趙耀民為工學院2011級博士研究生。近期楊越研究員亦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湍流研究中心暑期項目Fellowship資助,擬通過國際合作將渦面場方法應用於更大規模邊界層轉捩的直接數值模擬數據分析及建模。

參考資料: 1. 北京大學工學院教職員工 北京大學工學院 [引用日期2020-06-15] 2. 1.5億重獎50位青年科學家!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澎湃新聞 [引用日期2020-09-25] 詞條標籤: 研究員 學者 人物

視頻

楊越:被顏色震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