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世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陽世居,是一座擁有較久歷史的客家圍屋,位於廣東惠州市惠陽區秋長鎮鐵門扇村,由沙坑葉氏二世宗、布政司參軍葉輝庭於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始建,歷時二十多年建成,是沙坑葉氏三大圍屋之一,輝庭公開宗於此,到21世紀初已有300餘年歷史。輝庭後裔於2008年對世居進行了再次維修。
中文名 南陽世居
歷 時 24年
耗 資 耗資七、八萬兩白銀
當初起名 南陽樓
建築面積 達8253平方米,有280多間房
構造
南陽世居歷經輝庭公及其兒子兩代、歷時24年、耗資七、八萬兩白銀建成的豪宅,當初起名南陽樓。世居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彎月池。南陽世居有內中外三圍,內圍為馬蹄形,中圍和外圍為方形,後為弧形。圍屋平面呈中軸對稱,內部為院落式布局,中軸線上排列着上中下三堂,建築面積達8253平方米,有280多間房,適合兩百多人居住。祠堂後面有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名字叫「花胎」,據說寓意為百子千孫[1] 。
輝庭公開宗
據沙坑葉氏族譜載,南陽世居建造者輝庭公生於清朝順治十二年(即1655年),活到83歲。他先考取秀才,後以國學生身份考上布政司參軍,官居五品。輝庭公為人秉性剛直,持身簡樸。丙午歲(即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發生饑荒,他打開自家糧倉,以3000石穀子賑濟當地老百姓。輝庭公81歲大壽時被當地政府授「齒德並茂」牌匾。「齒德並茂」說的是輝庭公高尚的人品獲得了很好的口碑。老村長無不惋惜地說,南陽世居世代流傳下來的大部分歷史資料都在上世紀的文化浩劫中摧毀了,而輝庭公的這個精神已被世世代代繼承了下來。輝庭公有6個兒子,分別為天沛、天澤、天漢、天滋、天況和天波,由於教子有方,子孫後代均有不錯的作為。自輝庭公始,有一位在朝廷做了三品大臣、有三位做了五品官員。至於世居各代的六品、七品等官員,加起來有20多位,所獲的功名牌匾更是不勝枚舉。不過,甚為可惜的是,南陽世居世代流傳下來的大部分歷史資料都在上世紀的文化浩劫中被摧毀了。那塊「齒德並茂」牌匾、不少功名碑都在「破四舊」運動中被毀掉了。
南陽世居與黃竹壢
葉輝庭8歲時隨父親葉特茂、叔父葉特盛從興寧縣遷徙至歸善縣淡水,先到達秋長周田村,後進入黃竹壢,南陽世居建成後葉輝庭在鐵門扇開宗。葉輝庭與黃竹壢主要有幾種關係。其一,父子關係,其父親葉特茂於1669年建造黃竹壢祖屋一座,開基在黃竹壢,為沙坑葉氏始祖;其二,兄弟關係,其二哥葉榮庭在黃竹壢建造老屋一座,榮庭在老屋開宗。其三,侄孫關係,葉維新(榮庭孫)於1765年將黃竹壢祖屋擴建成石狗屋。其四,父親葉特茂墓園建在黃竹壢村後山,每年驚蟄日葉輝庭必帶領沙坑葉氏族人到墓地拜祭,有號稱「子拜爺墳八百丁」的傳說。從此,驚蟄日拜祖活動沿襲下來。
世居外分居點
輝庭公的子孫歷代大多數人都各自建有房屋,留住南陽世居里的人並不多。除在南陽世居外圍建有附屬的上角、下角外,子孫後代建房分居地還有,虎爪陷、山塘尾、沙梨園、牛郎樓、打石嶺、樓居浪、龍居浪、百勞坑、木公幌、台嶺圍、半羅山果園、伯公下、河田、嶺湖加元、蓮塘面、龍發山、棠梓嶺、棚下嶺、圍墩、水壢唇、牛角龍、茂和、美麗、順居窩、水背塘、黃峰嶺、沙崗、淡水鎮內、洋塘、叢珊樓、老畲、惠州白沙湖、龍崗攔水坣等地,還有一部分人移居香港、台灣及海外,輝庭後裔現有6000多人口。
世居歲月
南陽世居共居住過十二代人,在上世紀70年代曾入住過三百多人。隨着輝庭公後代人口越來越多,許多家庭便遷出世居擇地建房而居。改革開放後,世居里的人陸續搬遷到外面居住。到今天,世居仍有五、六戶人家、共三十多人住在裡面,堅持着世居最古老、最從容的生活方式[2] 。
規劃保護
葉達德介紹,這回葉氏後人上下一心,給南陽世居來了徹底的翻修。如早年坍塌的牆、破損的牆壁等,給與恢復原貌,荒廢在路邊的20多塊功名碑、功名牌匾都重新雕刻並懸掛起來。牆上的橫樑重油一次,牆上的壁畫也修葺一新。修葺完畢,2008年12月11日,6000多名葉氏後人從各地趕回來擺500多桌筵席,慶賀故居煥發新顏,緬懷先祖豐功厚德。南陽世居早在2005年就被有關部門列為保護建築群,外圍30米被劃為重點保護區,60米以內為建設控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