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蠻 |
中文名稱: 南蠻 典籍記載: 《禮記·王制》、《明季南略》 起源1: 河洛王朝(夏商周) 起源2: 元朝 |
南蠻就是對長江以南各民族的統稱,不僅是廣東、浙江、江蘇、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曾有蠻族居住。現在南方的少數民族大部分是由古蠻族演變而來的。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布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布於今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布於今四川、重慶一帶。現今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由南蠻民族演變而來現在大多分布於四川瀘州一帶。[1]
簡介
南蠻,中國最古老的原生民族。是世界稻作文明、海洋文明的創造者;茶、陶器、漆器...手工業的發明者;世界女神祭祀、南蠻為世界古老民族之一。
南蠻的稱謂最早記載來自於周代,周人自稱「華夏」,便把華夏周圍四方的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先秦時期居於我國南部的少數民族統稱為「南蠻」。他們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稱呼。
夏朝時稱卉服島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國。
商朝時有荊蠻、庸、濮、蜀、髳、微、越。
周朝時稱南蠻、荊蠻、荊越、揚越、百越、閩、庸、百濮、巴、蜀、僬僥。
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布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布於今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布於今四川、重慶一帶。現今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由南蠻民族演變而來。
分布於中國西南方(現雲南、貴州一帶)的異族統稱,又叫西南夷。劉備死後,曾對蜀發動叛亂,後被諸葛亮平定。所謂南蠻也就是指南方的異族,東漢時代則專指荊州南部的異族。
其中最大一支的稱為武陵蠻,此外尚有長沙蠻與零陵蠻等異族。三國中提到的南蠻則是位於益州,也就是歷史所稱的西南夷。公元二二三年,劉備死後,益州南部諸郡相繼舉兵造反,當時越雋的夷王高定也參加了叛亂的行動。不過諸葛亮遠征雲南後,西南夷的叛亂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二三三年,南夷的首領劉雋就曾經再次叛亂。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基本形成階段。秦王朝統中國之後,初步開始了對「西南夷」各族地區的經營。而後,漢代中央王朝憑藉其強大的國力,對南方民族地區進行了大規模地經略與開發,並逐漸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這些富於開創性的民族治理方略,不僅推動了南方少數民族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維護了漢朝大一統的局面,而目對於促進祖國西南邊疆的統一,加強漢族與西南地區各少數民族的交往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關於秦漢經略與開發西南夷地區的有關問題在中國民族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對當前加強民族團結、發展民族經濟與文化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