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皮落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皮落子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落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是南皮人自己的藝術創作,特別受到當地人的青睞。據傳,落子已有150餘年的歷史了,而楊八莊子梅派落子則早在清雍正八年(1730)左右就開展了活動,落子的興盛期是在清末民初。起初,落子的表演形式,演員的增減,服裝頭飾的更換,要完全依據人物、內容的需要而定。隨着時代的發展,落子已成為同等數量的男女青年表演的集體舞。[1]

特色

南皮落子從內容上看,大都表現男女愛情和人民生活,並多在春節期間排練演出,表達人們辭舊迎新、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

形式

南皮落子的角色為「鞭」、「板」、扇」。「鞭」為男性動作,「板」、「扇」為女性動作。落子有文、武之分。文落子,當地人也稱「小風流兒」。表演時是把幾支民歌連起來邊歌邊舞,演唱的民歌多達30餘首,最常用的是《放風箏》、《茉莉花》等。在道具的配備上是「鞭」、「板」、「扇」的穿插配合。有時,也單獨用「扇」表演,顯得自然幹練,流暢大方,細緻入微。武落子是在文落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地人也稱「大風秧歌」。表演時只用「鞭」和「板」,不用「扇」。南皮落子由於吸收了民間武術和古典戲劇的一些表演特色,所以表演時熱烈健壯歡快豪爽

相關視頻

南皮落子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