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歌子·笑怕薔薇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歌子·笑怕薔薇罥

南歌子·笑怕薔薇罥

作者:蘇軾


原文

南歌子·笑怕薔薇罥 [宋] 蘇軾 笑怕薔薇罥,行憂寶瑟僵。美人依約在西廂,只恐暗中迷路,認余香。 午夜風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紋如水玉肌涼。何物與儂歸去、有殘妝。[1]

譯文

調笑時,怕被薔薇掛住,行走時,擔心遇到寶瑟而僵住。與心愛的姑娘約好了在西廂房見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辨認香氣來尋路。 半夜風吹動了幔帳,月光照到了床邊。竹蓆像水一樣涼了,肌膚也涼了。什麼東西和我一同回去,只有留下的殘妝。

注釋

南歌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鳳蝶令》等。有單調、雙調兩體。雙調又有平韻、仄韻兩體。宋人多用平韻體,此詞用平韻體。 罥(juàn),掛住。 西廂:正房西側的房子。 認余香:辨認香氣來尋路。 午夜:半夜。幔:帷帳。 簟(diàn):竹蓆。 儂:我。 殘妝:指殘留的妝飾物。

賞析

該詞是以艷體形式出現的愛情詞,題為《有感》,實際上相當於「無題」。因為蘇軾對所敘寫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奧妙,「有感」云云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己。蘇軾運用了代言體寫法,通篇作張生口吻,即從男方着筆來寫,所述情、景、事,一一從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上片着重寫張生幽會的隱秘心理。開頭兩句用了兩個典故(同時也是比喻),來描摹張生要與心上人幽會時唯恐被人撞破的心態。接着點明約會之事,「美人」是一種暱稱,「西廂」這一詞語從《鶯鶯傳》中來,不是偶合,而是暗點「待月西廂下」詩意,是專詠崔鶯鶯、張生故事的標誌。而後再寫暗中摸索前進時一種特有的心理,筆觸是極為細緻的。

  下片寫張生幽會與歸去時的感覺。前三句寫幽會,但字面上僅僅寫出對「風」、「月」、「簟紋」及「玉肌」的視覺或觸覺感受,即從側面稍加點染,而將有關情事推到幕後,這樣的藝術處理是很高明的。「三更月到床」一句,也與《鶯鶯傳》中有關描寫妙合無間。篇末一句寫歸去時的感覺,又與《鶯鶯傳》中相關描寫如出一轍。

  一般說來,詞體多偏於抒情,而該詞卻有着明顯的敘事性。在描寫方面,尤以大膽、率真、細膩的心理描寫取勝。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正月,蘇軾在徐州收到友人章楶寄賜的崔徽畫像,聯想到唐代傳奇小說《鶯鶯傳》有感而發,作該詞歌詠《鶯鶯傳》中崔鶯鶯張生的愛情故事。[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南歌子·笑怕薔薇罥,詩詞名句網
  2. 笑怕薔薇罥,行憂寶瑟僵,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