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碼頭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安市碼頭鎮位於福建省南安市北部,是著名的僑鄉,又是文明古鎮,它位於南安市北部,距市區25千米。[1]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9772公頃,常住人口61237人。
中文名: 碼頭鎮
外文名: Matou Town
別 名: 泉州府十都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面 積: 9772 公頃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碼頭街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區碼: 362312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61237人(2017年)
著名景點: 山美水庫,高蓋山
機 場: 距晉江機場高速71公里
火車站: 距泉州高鐵站57公里
車牌代碼: 閩C
鎮情概況
碼頭鎮位於南安西北部,下轄2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共有45個黨支部,其中行政村黨支部24個,社區居委會黨支部1個,單位黨支部15個,非公黨組織5個。
碼頭鎮東臨山美水庫,北與永春相接,南與南安梅山鎮相連,西與南安詩山、金淘兩鎮相臨,鎮區距離南安市區36公里(直線距離25公里),泉州市區50公里,廈門市區110公里。
碼頭境內詩芸公路全長20公里,其16米寬水泥路貫穿碼頭鎮全境,首末連接省道307線,交通便捷,屬半山區半丘陵地理特徵,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0.8℃,夏長少酷暑,東短無嚴寒,雨量充沛,降雨集中。
建設規劃
根據南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南安市碼頭鎮總體規劃(修編)的批覆,碼頭鎮總體規劃方案獲批。
歷史沿革
源於永春的詩溪在碼頭境內匯入晉江東溪,最終流入大海。古時,船隻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運往永春、德化等地的貨物大多自泉州沿晉江東溪入碼頭詩溪渡口,在碼頭境內中游地段停泊起卸;而內陸山貨也由此下船運至泉州各地,成為泉州北部重要貨物集散地,故稱之「碼頭」。
「碼頭」地名,來源於宋時「鰲頭」(河運裝卸的碼頭)。後以「碼頭」取代「鰲頭」。唐屬山頭社管轄。宋分別隸於德教鄉崇和里、懷德鄉太平里和清風裡。元、明、清分屬第十、十一、十二都管轄。民國17年在碼頭設第二區,轄今碼頭、詩山、金淘、眉山、蓬華一帶。民國31年,屬第一區。民國35年設碼頭鎮、高蓋鄉。
解放初設第六區。1956年屬詩山區,1958年屬詩山公社。1959年由詩山公社析出成立碼頭公社。1961年屬詩山區。1965年成立碼頭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改鎮。現轄詩南、金中、內柯、鋪前、南冬、豐美、豐聯、坑內、碼頭、美嶺、高山、劉林、新湯、康安、碼四、杏東、大壩、宮占、東大、大庭、高蓋、楓樹、仙美、仙都24個村委會和碼頭居委會。
鄉鎮建設
碼頭鎮政府駐地碼頭街。1976年新建一座三層辦公樓和1985年新建一座四層綜合樓,為鎮政府大院。
住房建設:民國時期,住房多系土木結構的漢式大厝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住房建築沿用傳統建築形式居多,以石、磚、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厝和樓房為主。1978年至1988年,鎮區內新建住房30萬平方米,80年代末,鎮區人均住房達11平方米。
公用建築:60年代起,擴建成功中學教學樓、科學樓和南安師範教學樓。新建金鰲中學、楓林中學。至1988年,新建校舍24座,面積1.95萬平方米,新建碼頭農行營業所、碼頭公安派出所、碼頭工商所、碼頭稅務所、碼頭供電所、碼頭僑聯、碼頭供銷社、碼頭糧站、碼頭郵電所、碼頭汽車站、碼頭衛生院、碼頭鎮企業辦公樓,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
經濟建設:1983年新建碼頭馬賽克廠。1986年新建碼頭農貿市場。1987年引進外資辦針織、手套、塑料玩具、電子、雨傘等工廠。鎮區內有東、西、南、北四條街,總面積0.35平方公里。境內有17公里的柏油路。1988年全鎮的工農業總產值2260.7萬元。